第三十五章 摘帽(2 / 2)

加入书签

高的围栏就像一道天堑。

倒是一些山鸡,通过自身天赋,飞跃了这道天堑,成功反正融入草鸡大家庭。

时间久了,这些山鸡开始在此安家,修生养息,繁衍后代。

……

经过一番整合,郝文君还是公司总经理,后续常驻幸福村。退休农大教授杨立波任副总经理,主要分管种植、畜牧技术。

沈富贵得知国际贸易大学毕业的初中同学黄进山,混的不如意,于是邀请他担任了贸易部总监。

沈永平还是经理,但是主要是分管养殖这一块。

还别说,没多久,沈永平就展现了养殖的惊人天赋,就连杨教授也是赞口不绝。

而种植这一块,沈富贵把它交给了沈志良。

沈志良对农作物种植也有非凡的天赋,每次杨教授的指点,他都能举一反三,深得杨教授喜爱,于是自然是倾囊相授。

沈志良三十出头的年纪,身材比较消瘦,即便常年务农,皮肤依然比较白晰,与沈永平正好相反,显得有些斯斯文文的。

今天沈志良见到沈富贵竟然对这个小了十来岁的多年邻居居然有了一丝敬畏。以前沈富贵见到沈志良总会亲昵的喊一声“志良哥!”,自己是欣然承受。现在听到却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为兄为长的感觉,概因身份转变了。

“志良哥,一起去走走?”

“嗯呢。”

沈志良憨厚的点点头,默默地跟在沈富贵身后。

一边走沈富贵一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沈志良:“前面这块育种的土地要盖上大棚,那边还要预留一块地,今后可能会建冷库;还有前边山脚下那个废弃的池塘我准备跟村里承租,可能需要清淤、改建;后面的山上是准备将来种果树的,这次也一起修整一下;还有园区内的道路什么的,一起综合考虑吧!”

沈志良一边听一边点头,同时也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着。

沈富贵想了想,又说道:“对了,志良哥,整个蔬菜基地要设计一个统一的灌溉系统,包括大棚,我还准备村委谈谈能不能在租部分山地用来种水果,然后水塔就设在后山顶上吧!山后头就有一条水沟,通过几个水泵接力引水上去就好了。”

“好的,这些我都记下了!”沈志良点头说道,接着问道,“哎,果园设在哪里?”

“哦,就是下面这一片荒地,是土地流转,向村民租赁的,租期五十年!”

沈富贵沉吟片刻说道:“还有就是农场范围要统一建造围栏逐步替代原来的铁丝网,弄得高一点,还要配一套安保系统,相关设备回头我找张大可吧。”

安保这块沈富贵决定交给初中同学张大可,他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了广东打工了。如今在一家大型企业分管安保工作,年薪十万,在沈富贵软磨硬泡后,终于答应过来帮忙。

虽然沈富贵给的年薪是二十万,但毕竟如今已经在广东那边安家了。后来沈富贵答应帮张大可老婆安排在财务部上班,张大可也抹不开同学的面子,于是两夫妻东上江南省,如今张大可也算锦衣还乡了。

既然让发小过来帮忙搞安保这一块,沈富贵就想把农场的安全措施一步到位,因为今后自己不断推出精品蔬菜、水果和其他珍稀食材、植物,说不定就会引来有心人的觊觎。

……

养殖业虽然还没有收益,但投入不大,不用准备草料及其他药品。

牛羊们每天有吃不完的青草,还是富有灵气的,自然就身体健壮,没有疾病。

十来个养殖部员工,每天的任务就是三班倒巡逻整个养殖区,防止其他动物摧毁铁丝网栏栅,以及防窃防盗等工作。

自从县城专卖店被砸以后,桃园农场的收益不减反增。

沈富贵的初中同学黄进山,担任贸易总监以后,短短一个多星期就打开了省城的市场。

先是联系了六家星级酒店,还在几个繁华小区开起了专卖店。

如今每天销售蔬菜一万多斤,零售和酒店自提平均每斤卖到八十块,送上门一百块,每天毛收入达到八十多万元。

桃园农场成立后营业的近两个月时间里,纯利润达到了一千多万元,彻底成为本镇乃至本县明星企业。

一时间,组织参观学习的政府人员、个人络绎不绝,惹得公司人员烦不胜烦。

面对不可复制的模式,这些参观学习注定是徒劳。

幸亏参观人员大多是附近乡镇的,不然还要准备伙食。

倒是村里几个脑子灵活的,有的开起了民宿,有的开了小吃店,土特产商店等等,一番折腾倒是比打工要赚得多。

沈大庆和王大壮是痛并快乐着,一波波的参观潮,将幸福村推到了全县人民的眼前。

短短几个月,一个桃园农场带动了全村,后续沈富贵承诺,将扩大种植,采取合作社模式。由农场提供技术加种子,农户与农场签署收购协议。

截止六月底,幸福村的GDP排名全县中游,再经过下半年的发展,相信可以冲到前三名。

今年,幸福村多年被评为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终于可以摘除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