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阶段性胜利(2 / 3)
几乎也是肯定的!
真能如此,正好策应了关宁军的“围魏救赵”;
就算皇太极不肯回援,流贼的劫掠,或多或少也能削弱女真和蒙古的实力;
而且,长城以北地势平坦,自己的骑兵可以任意驰骋!
流贼再多,也只能被动挨打!
很可能,被明军、蒙古人和女真人轮番暴打!
最关键的是,流贼去了长城以北,大明的西北几省正好获得安宁!
嗯,这主意好!
就这么办!
……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十一月。
二十余万的贼兵奋力冲杀,终于突破明军的包围圈,北出长城!
在延绥镇的保宁堡,王立登上长城,望着荒凉孤寂的塞北草原,心里哇凉哇凉的!
尼玛!
延绥镇,好歹,是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吧!
这一带的长城,为何如此残破?
这样的城墙,挡得住蒙古人和女真人?
什么?甘肃、宁夏、延绥和太原一线的长城,全都这样残破不堪?
我勒个去!
为何没人提前告诉我?
这样的城墙,有个鸟用?
千余里的边塞,谁知道流贼会从哪里南下?
“弟弟啊,你不必太过担心!”洪承畴指着长城以南的沟壑土塬,满不在乎地笑道:
“皇太极两次从长城入关,何时选择过大同以西?
你看看这一带的地形,蒙古人和八旗兵,谁敢来?
恐怕,山还没翻过几座,他们的粮食就已吃完!
除了退兵,还能干嘛?”
“听起来好像不错,可是……流贼跟蒙古人和八旗不一样啊!
长城以南的地形地貌,他们非常熟悉!
他们在塞外吃饱喝足了,随时会杀回来!
而咱们,不可能在长城沿线长久驻兵吧?”
王立满心忧虑,叫苦不迭!
洪承畴仍然不屑一顾,笑道:“长城的防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非仅仅依赖几段土墙!
我在延绥和固原各驻一军,不论何时,敌兵都不敢轻易越过长城南下!”
“嗯!”
王立谨慎地点点头!
稍一细想,这话不无道理!
洪承畴口中的“固原”,也是九边重镇之一!
与其它八镇不同的是,固原镇并非与长城连接,而是在长城以南二百余里!
即便如此,固原镇的防御范围非常广阔!
竟然,东起延绥镇,西达兰州与临洮,全长五百余里。
从战略意义来说,固原镇是甘肃、宁夏和延绥三镇的“大后方”!
如果在固原驻一支重兵,进可支援北方三镇,退可袭扰入侵敌军的后方!
蒙古人和八旗兵,若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真不敢从此处入侵!
此时此刻,木已成舟,就算后悔也晚了!
只希望,流贼也不敢轻易南下吧!
……
塞北草原,地势平坦。
这里是蒙古人的控制区域,明军骑兵却没有止步,完全超出高迎祥的预料!
连续的追剿之下,曹文诏能带回的耳朵越少越少!
到了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的三月,诺大的塞北草原上,再也寻不到流贼的影子!
各路总兵欢天喜地,王立却担忧起来!
在他看来,没有寻到各路贼首,并不表示已将其全歼!
不知是洪承畴还是史官的上奏,反正,朱由检知道了“流贼被剿灭”的消息!
在朱由检和满朝的官员看来,流贼在寒冷的冬季被逐至塞外,又遭骑兵数月的剿杀,肯定全军覆没了!
再不济,明军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决定性的胜利!
于是,催促王立回京的诏书,一封接一封地送来!
王立连番上书解释,朱由检始终置若罔闻,仍在不停地催促回京!
对此,王立把心一横,选择了视而不见!
“厂公,万岁爷已经发来十二道诏书!如果再不回京,恐满朝的官员借题发挥啊!”
“我也想回京,但这两月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敢回京么?”
“唉!”
宋哲轻叹口气,也是没辙了!
本来,二月的那场春雨,连降好几天!
几省的旱灾,已经有了缓和迹象!
为防新的流贼“春风吹又生”,朱由检按王立的建议,咬牙下拨了二十万的赈灾钱粮,并从全国调来一批农作物种子!
如果自己一走,这批赈灾物资,不知又会去往何处!
西北的乱局,其实并未结束!
二月十日,刚刚恢复驻守的九边重镇宁夏,兵变再起,饥兵群起围攻官署!
右佥都御史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