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现代科学的拓荒者(2 / 3)

加入书签

说罢,王立又在叹息不止!

在这个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徐光启的诸多西学著作,很难普及开来!

明清时期第一次追赶西学、普及现代科学的机会,就这么遗憾地失去了!

自己,真的没能力改变历史!

哪怕,曾经试着去努力过!

柳如是的“死而复生”,吴三桂的“死而复生”,平白冒出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最好证明!

历史,或许真的无法改变!

但是,却能做点什么!

“传令下去:在蜀中征招八至十四岁的孩童,专门研习徐光启的《几何原本》,男女不论,数量不限!

一年之后,本厂公亲自出题考试!

成绩优异者,赏银五万两!

再聘为数学讲师,月薪一千两!”

“厂公,这个……我也看过《几何原本》,可是……真的看不懂啊!

你让八到十四岁的孩童去研究,又没有专门的老师引导,恐怕……”

“谁说没有老师?我不是老师么?

孙元化带回的葡萄牙铸炮师,他们不也是老师么?”

对于教授《几何原本》,王立这个学渣,还是有足够的自信!

毕竟,《几何原本》是数学的基础!

只要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人人都能胜任!

王立的自信,陈王廷毫不怀疑。

在福建的时候,徐光启每次提起王立,都把他当成圣人一般!

确实是圣人!

徐光启和利马窦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翻译了六卷《欧几里德原本》!

而王立,仅用两个夜晚,就翻译了剩余的九卷《欧几里德原本》!

不仅指出了前六卷中的错误之处,还指出了《欧几里德原本》的错漏之处!

迫击炮、后装线膛炮的击发和引爆方式,更是超越了葡萄牙和荷兰的铸炮理论!

其实,徐光启把王立尊为圣人的同时,王立也把徐光启尊为圣人!

因为,他是封建时期现代科学的拓荒者!

几百年以后,数学里用到的很多汉语词汇,都是源自徐光启的首次翻译!

现代科学的尽头,是数学!

现代科学的源头,也是数学!

徐光启为华夏大地带来了现代数学,可惜,没人懂得珍惜!

王立甚至觉得,清代的基础科学落后于世界,闭关锁国只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没人掌握先进的基础数学!

罢了!

现代科学的先驱,已逝!

只要有继承者,这位先驱就不会留下遗憾!

只是……

这位先驱铸造的迫击炮,为何如此笨重?

真的是傻大笨粗!

这架势,就算没有三百斤,也有两百七八!

四个强壮的炮手,用尽吃奶的力气,才把它从船上抬下来!

而且,这个炮丸……个头也太大了吧!

少说也有二三十斤!

尼玛!

这到底是迫击炮还是榴弹炮?

这么重的东西扔到炮管里,不会炸膛?

就算不炸膛,又能射出多远?

“厂公放心,绝不会炸膛!

咱们在福建的时候,已经试射许多次了!

如果用四十五度的射角,能射出一百多丈!”

“那就……试试吧!

河对岸的小土坳,看到了么!

大约二百米……呃……大约七十丈!

土坳上的那棵树,就是目标!

如果能射中,每人赏银五千两!”

我去!

五千两!

厂公出手,果然不同!

惊喜之余,四名炮手熟练地调整方向,测距,调整射角。

准备就绪,除掉弹丸首尾的限位木塞,缓缓将其塞入炮管。

“轰!”

出膛的炸声震耳欲聋,黑烟四起!

呼啸声中,炮丸越过锦江,准确落在土坳之上!

“轰!”

爆炸声中,泥沙腾起好几丈高!

对岸的烟尘还未散尽,震耳欲聋的炮声再次炸响!

三炮之后,手腕粗的小树,终于缓缓倒下!

“好!好!非常好!赏!”

王立欣喜不已,赶紧跳上小船,前往土坳上查看爆炸现场。

炸出的弹坑,竟然比箩筐还大!

王立沉默了!

尼玛!

迫击炮以杀伤敌方士兵为主,又不是用于破墙攻城!

要的是轻便灵活!

徐光启,为何把弹丸做得那么大?

爆炸后的威力,比京师城上的红夷大炮还猛!

炮管做得如此厚实,原来是有原因的!

如果不皮实一点,必会炸膛!

“改!还得再改!

炮丸的重量,至少降低一倍!

整个炮身的重量,以两个人能抬动为宜!

射程嘛,能增加一些更好!”

“厂公,你……如果早说如此,去年就能送来样品……如果要改,只能等孙巡抚返回之后了!”

“改,必须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