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叛军的壮大(2 / 3)
信息迟缓!
若被言官们弹劾,自己难辞其咎!
如果此事难以控制,真要准备跑路了!
可是,四川的卷烟生产、南方的酿酒作坊、丝织作坊、制糖作坊,正在蒸蒸日上!
如果此时跑路,损失也太大了!
可是,那是叛军啊!
比流贼凶悍几十倍!
唉!
三日前,曹文诏被封了山西巡抚,领着铁骑剿贼去了!
自己手上,只有一千铁骑!
完全不是叛军的对手!
山西的剿贼,绝不能停!
铁矿、煤矿的开采,更不能停!
若是停了,到哪弄战马向朱由检交差?
所以,曹文诏不能撤回!
“立刻派人去往山西!将山东的叛乱报知曹巡抚,请他酌情派人回援!”
“喏!”
“将船上的物资全部卸下来!
暂时不要南下,速回灵济宫!
派出足够的锦衣卫,随时掌握叛军动向!
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喏!”
安排好一切,王立深吸口气,跳上战马匆匆返回。
……
还好,还好!
王立长舒了一口气!
悬着多时的心,终于放下了!
因为,得知叛军的凶悍和动向,众臣全都吓得哆哆嗦嗦!
没人想到西厂“情报迟缓”的过失!
毕竟,是孙元化和余大成故意掩盖消息!
余大成的上书,亲口承认了此事!
这封奏书,专门提到了耿仲明!
听到这个名字,王立心头又是一震!
与孔有德、吴三桂齐名的汉奸,竟然躲在登州城里?
而且,登州城的快速失陷,是耿仲明趁夜打开了城门!
好家伙,终于找到你了!
这一次,你俩没机会当汉奸了!
对了,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尚可喜!
这家伙又在何处?
可惜的是,奏书念完,也没听到这厮的名字!
此时,大殿上最生气的人,恐怕只有朱由检!
“山东巡抚余大成,玩忽职守,养贼为患,理当处斩!”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目光移向王立:“立刻捉拿余大成,不得有误!”
“喏!”
王立领命而出,很快又返回殿中。
此时,朱由检怒气渐消,环视众臣,尽量心平气和地问道:“山东巡抚一职,何人能胜任?
登莱巡抚遭叛军所擒,此职也不可空缺,何人能胜任?”
连发两问,等候许久,殿内仍旧寂静无声!
朱由检很是失望,继续问道:“叛军攻陷登州,很可能继续兵进莱州,不可再涨其势!
诸位大人,可有应敌之策?”
等候多时,殿内还是寂静无声!
王立的嘴角动了动,刚要说话,朱由检却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罢了,罢了!
自己只是个“打手”!
既不是内阁辅臣,也不是领兵之将!
既然没人提及西厂的过失,这时候,还是不要强出头!
真的没必要!
此时的大明,旱灾洪灾不断,外乱内祸不绝,真的是风雨飘摇!
千疮百孔,彻底没救!
在可能的情况下,除掉几个汉奸尽人事,也不枉穿越一场!
剿灭叛贼种事情,还是少掺合为妙!
保持低调,明哲保身,永远不会错!
殿上的各个大臣,哪个不是如此?
真该向他们学习!
真该向他们看齐!
必须的!
……
这几日,王立整日守着火炉。
然而,大殿上发生的事,以及众臣的奏书,全都了如指掌!
后世的史学家说,崇祯时期的大明已经烂透了,这话果然不假!
山东的叛乱愈演愈烈,众臣商议的不是清剿或招抚,而是整日打嘴炮!
每一次的上朝,朱由检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东厂和西厂暂时“退居二线”,众臣或许找不到攻击目标,竟然分成了两派!
让王立哭笑不得的是,连日嘴炮的焦点,竟然是“是否捉拿孙元化”!
不得不佩服,这群大臣真的是脑洞大开!
孙元化被孔有德擒于登州城中,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怎么处理孙元化,朝臣们竟然连续争吵好几日!
争得头破血流!
如果拨开云雾,静心细想,就会发现:争吵的本质,其实是温体仁与周延儒之争!
周延儒,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当前的内阁首辅!
温体仁跟唐世济一样,都是浙江乌程人;
从地域上来说,周延儒和温体仁都是东林党!
或许是长期处于中立状态,就算眼里容不下沙子的魏忠贤,也没将这二人视为东林党!
他们是不是东林党,王立并不关心;
他们谁做内阁首辅,王立也不关心;
这些,跟西厂毫无关系!
但是,他们打嘴炮也就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