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很黑(1 / 2)

加入书签

“国公?”李泰思量半晌说道:“当初父皇刚登基的时候确实也有说过,张亮是不是要给他国公,当时的决议是暂时搁置,一直到了如今想来张亮对父皇多少有些怨言吧。”

“给他足够的好处,先让他的亲朋好友动之以情给个甜头,给予足够的好处让他难以拒绝,让他的信任的人劝说他,等他动摇你父皇甚至可以用要挟的意思来让他回长安。”李正接着说道:“先不说给他多少的好处,就算是国公和凌烟阁的位置,也不过是为了让他放弃崤关,只要他离开崤关,朝中控制了这个隘口,对你父皇来说怎么都是赚的。”

“怎么都是赚的?不过是给个名头?”

李泰回味了半晌说道:“不得不说,让你李正来办事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像是一门生意。”

李正笑道:“这世上哪有这么多的恩怨情仇,不过是利益相关而已,也就是生意,生意之道哪有想得这么简单,其中可以用到的还有谈判,外事,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交易,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有些赞同地点了点头,李泰说道:“确实是这样,从小耳濡目染的那些故事中,讲述着中原七国称雄时期的那些合纵连横,有时候想想其中不也是这般道理,那些士族厌恶商人,却忽略了商人的大智慧,匆匆一些小事上可以见大智慧。”

李正瞧着田地里忙碌的村民说道:“就算是魏王殿下,这么夸在下,那一千贯钱也还是要还的。”

还钱……李泰有些恨铁不成钢,“我发现和你这人聊天,你非要说一些煞风景的话。”

李正笑道:“魏王殿下认识在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李泰甩了甩衣袖,“我这就去向父皇进言。”

李正点头道:“魏王殿下慢走,千万不要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

“你放心,这一千贯本王不想白花。”

李泰说着便越走越远。

瞧着勤劳的村民在田地里忙碌着,李正感慨,“多勤劳的村民啊,多么淳朴的民风,就是这个时代的当权者看起来有些傻乎乎的,搞得这个时代多少带着一些傻里傻气。”

“什么傻里傻气?”

身后传来了张公瑾的说话声。

李正回头看去,“邹国公近日在印刷厂可还好?”

张公瑾的神情有些慵懒,“老夫可没什么忙的,忙碌的都是李义府和阎立本他们,老夫不过是坐在高堂瞧着他们而已,也不知道对自己从未见过的事物,该如何地指指点点。”

让张公瑾去印刷厂主要还是让李世民放心。

只有李世民放心了大家才可以放心地挣钱。

除了印什么书,需要印多少,张公瑾只需要看一眼有数便成。

也可以让李世民心里有个谱。

书籍的传播对当权者来说有利有弊,在一定意义上,若是李世民想要做,他完全可以把印书坊当作巩固他权力的利器。

何况李世民还没到需要控制书籍的地步。

书籍的刊印交给什么人都不放心,张公瑾是李世民的心腹,当初玄武门的事情张公瑾就帮着谋划过。

也是促成者之一,俗话说得好,给老板立功,不如和老板一起犯错。

就比如说你是一个辛勤工作的人,你的地位可能不如和老板一起看美女的同事。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关系。

李世民的很多心腹也都是当初玄武门的参与者一起,大家一起干的就一起背。

张公瑾跟着李正走了一段路,“这些日子老夫都看过印书坊刊印的书籍,很多书上的内容有不少是五姓的黑料。”

李正点头,“要先把五姓的名声搞臭了,再把他们宰了。”

张公瑾又说道:“除了这些其实长安令还可以刊印一些其他的东西?”

“什么?”

“最近朝中有很多的大事要办,比如说凌烟阁,比如说重开的科举,这些都是对社稷对朝堂有益的事情。”

“邹国公说得在理。”李正点头道。

张公瑾又说道:“老夫也知道长安令很忙,还多许敬宗和李义府也有很多事情缠身,一时间分不开手脚做别的事情,关于撰写的事情不如就让老夫来。”

李正笑道:“那就有劳邹国公了。”

张公瑾说道:“不妨事,这都是老夫应该做的。”

说完张公瑾便离开了。

既要给李世民宣传,又不想欠我人情,还要我感谢。

或许这就是老江湖吧,本就是一件请人帮忙的事情,却让帮忙的反而去感谢他,说话间就宾主互换,几句话就掌握了主导权。

和这种人打交道要特别地小心,很容易就着了别人的道。

三千多册书籍从泾阳离开,用一天时间印书三千册的速度来诉说着如今泾阳印书能力的强大。

书籍或许将不再变得稀缺,只要有一本书到了泾阳就可以印成几千上万本。

对还在雕版印刷的唐朝,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泾阳书籍运出去的这天夜里。

泾阳护卫队也做好了准备工作。

晚饭后李正坐在自家的院子听着李江山的禀报。

“按照你的安排,许敬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