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蒸饼也有药效(2 / 3)
灰烬模样,再将其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油搅拌均匀,涂抹于受伤之处。这样有助于减轻伤痛,并促进伤口愈合。
李时珍站在医馆之中,周围围着几个学徒。桌上放着蒸饼,他拿起一块蒸饼,对着学徒们说道:“尔等看这蒸饼,看似平常之物,实则大有乾坤。其味甘,性温平。”
一旁的学徒小李挠挠头问道:“先生,这真能治病?”李时珍微微一笑,眼中带着自信:“莫要小瞧。曾有一病人,前来就医,脉象虚浮无力,面黄肌瘦。吾望之,知其脾胃虚弱。问之,则常感腹胀不适。”
说着,李时珍咬了一小口蒸饼,接着道:“吾便以蒸饼为食疗之方。此饼入脾经、胃经。令其每日食蒸饼三次,每次两块。数日后再观,那病人面色渐红,脉象沉稳有力。”
这时,学徒小王凑过来嗅了嗅蒸饼:“先生,这也无甚特别香气。”李时珍大笑起来,脸上满是褶子:“小子,良药何须香艳。这蒸饼就如那低调隐士,虽貌不惊人,却能于无声处解人病痛。”众人听后,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正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一个大汉搀扶着一位老者匆匆而入。那老者捂着肚子,满脸痛苦之色。李时珍赶忙上前查看,眼神变得严肃认真。
“先生,快救救我家老爷吧,老爷腹痛难忍。”大汉焦急地喊道。
李时珍仔细地给老者诊脉,眉头微皱:“此乃积食之症。”
学徒小张疑惑地问:“先生,那还能用蒸饼治吗?”
李时珍摇摇头:“病症不同,治法亦不同。”说罢,他转身走向药柜,一边取药一边说:“蒸饼虽好,然此刻需用山楂、神曲之类消积化食之药。”
配好药后,李时珍亲自煎药,熬好后端给老者喝下。不多时,老者的脸色舒缓了些,腹部疼痛也减轻不少。
李时珍看着众人说:“汝等当知,医之道,灵活多变。不可因一事而拘之。蒸饼虽有健脾之功,但非万能。”众学徒齐声应道:“先生教诲,弟子铭记于心。”医馆内又恢复了平静,只余下淡淡的药香弥漫其中。
刚松口气,又有一位妇人抱着孩子急冲冲进来。孩子小脸通红,哭闹不止。李时珍快步上前,伸手探了探孩子额头,又看了看咽喉,说道:“风热之症,莫慌。”
他熟练地从药柜取出几味药材,吩咐学徒研磨成粉。学徒们手脚麻利地准备着,片刻间药已备好。李时珍将药粉混入温水之中,轻柔地哄着孩子服下。不多会儿,孩子哭声渐弱,热度也慢慢退了下去。
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走进医馆,拱手作揖:“久闻李先生大名,特来请教。听闻先生四处游历采药,想必见识极广。学生近日研读药典,诸多疑问。”李时珍微笑着请书生坐下,耐心解答起他的疑问。
从各种草药的特性到疑难杂症的诊治,一一详述。书生听得频频点头,敬佩不已。待书生满意离去,天已渐黑,李时珍望着安静下来的医馆,心中满是欣慰,今日又是践行医者之道的一天。
李时珍,这位医学界的巨匠,面对一位面色蜡黄、身形消瘦的病人。李时珍边观察边调侃道:“您这是来寻我的‘蒸饼’?”病人疑惑地点点头,李时珍随即解释:“这蒸饼啊,不仅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还能增加食欲。”
他用手指轻触病人的脉搏,接着说道:“您这脉象,像是‘蒸饼’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病人一脸期待地问:“那我该如何食用?”李时珍笑着回答:“就像吃馒头一样,不过要搭配些清淡的菜肴。”病人听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时珍来到了一家客栈,听闻这里有一位宾客因吃了变质的食物而腹痛不止。他立刻从药箱中取出了自己准备的蒸饼,向大家介绍其功效。“此饼性温,味甘,可健脾养胃,对腹痛有奇效。”他边说边将蒸饼递给了那名腹痛的宾客。
宾客半信半疑地吃了下去,过了一会儿,腹痛果然减轻了许多。“李大夫,您真是神医啊!”宾客感激地说道。李时珍笑着摆了摆手,“这只是小技而已,《本草纲目》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疗法呢。”客栈里的众人都对李时珍敬佩不已,纷纷请求他为自己看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蒸饼的神奇功效,能“消食化积,健脾和胃”,被誉为“肠胃的好朋友”。一天,一位腹胀的老者来到李时珍的诊所,李时珍通过脉象和询问,判断出老者是饮食过量导致的消化不良。
他微笑着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蒸饼,告诉老者:“这蒸饼可是我的秘密武器,吃了它,保证你的肚子不再‘咕咕’叫。”老者半信半疑地吃了蒸饼,不久,腹胀果然消失了,他对李时珍的医术赞不绝口。
邻村的张大爷因消化不良,被乡亲们抬了过来。李时珍微微一笑,取出蒸饼,对着张大爷说:“此饼温胃助食,消化不良者食之,可缓解病痛。”
说着,他又仔细观察了张大爷的面色,摸了摸脉象,“脉象平和,面色红润,看来只需要饮食调理即可。”李时珍又吩咐张大爷的家人,“将蒸饼切成小块,每日早晚各食一块,配以热粥,不出三日,必能痊愈。”张大爷的家人听后,连连点头,感激涕零。
几日后,张大爷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