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1 / 3)
徐璋先入的正席,徐瑛拐道去的珍宝阁,寻了个白玉小佛,锦盒裹着,望吴凌云日后与人为善。
路遇不平,白玉小佛碎了一地,徐瑛干脆什么也没带去了侯府。
吴凌云显摆的很,人人送的礼都要现场过眼,徐瑛也是个火爆脾气,针尖对麦芒,就闹出了这桩事。
吴续不发一言,手中茶已然见底,论起来侯府这头确实理亏,徐璋追上门要理时就已经松口,是吴凌云一直犟着不肯认错。
公仪忱斟酌半晌,替安平侯续了茶道,“小世子错在两处,其一不该动手,其二不该伪造传言中伤徐家名声,以大显律法,伤害与诽谤二罪,加之小世子身份,闹到殿前是要送去督察署定罪的。”
听到督察署吴凌云人已经慌了神,脸色变了又变,一肚子的话也无不知怎么开口,手在底下揪着吴续的袖角。
“陛下仁德,希望朝臣和睦,请先生从中调节,臣等配合也是该的。”吴续定定神,转头看向徐琅,“不知徐将军,想如何私了此事?”
徐琅也不是无理之人,事情既然已经明了,安平侯给了台阶,他也不愿继续纠缠,“丫头,你怎么想?”
徐瑛怎么想?
她思绪落在玉佛碎裂那日的玄武大街上,有两人围着个褴褛的少年拳打脚踢,她是个热心肠,见不惯这事,和武月上前打抱不平,摔了白玉佛,也救下了裴封。
“丫头?”徐琅再唤她一声。
徐瑛回神抬头,几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错愕片刻后忆起方才所论之事,眉眼微弯看向吴凌云,“陛下看重,先生做主,也得了侯爷金口,那就辛苦小世子亲自登门道歉,如何?”
这事以吴凌云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为终,也算是尘埃落定。
安平侯带人刚走,前头就散了朝,公仪忱送徐琅二人出文德殿碰上一身绯红官袍的吴院史,他与吴续脸型相似,神态俨然不同,在文德殿门口像是等了有一会儿,身姿和手中玉圭一样站的笔直。
“徐将军,公仪先生。”吴绍袖口平整,官帽端正,与徐琅和公仪忱行礼,瞥见身后气质如徐琅凛冽,眉宇不凡的少女,心知便是徐瑛,目光和蔼,“这便是徐将军的宝贝丫头了。”
话里带着笑意,却并无嘲讽之意。
徐琅常年身在战场,也曾听闻这位吴院史是个廉洁忠良之臣,和胞弟吴续相差甚大,连徐璋都赞不绝口之人,徐琅自不敢怠慢。
“正是我家的丫头。”徐琅朗声笑着,招徐瑛到跟前,介绍道,“快来见过柬议院吴院史。”
徐瑛印象中的吴绍,还是前往大苍营前夕,那时吴绍尚过六旬,鬓角都是白发,在启明帝身侧,亲自奉了头盔。
大显重文,公仪忱和吴绍都得了重用,能为两部之首就说明不是常人,吴绍前世携柬议院众臣不服宦官掌政,与吴续绝非同类,徐瑛定然敬重。
“见过吴院史。”徐瑛叠手在眉,拜了个长辈礼。
吴绍虚着搭了一把,扶正徐瑛后,苦笑一声,话中略带歉意,“虽我离了吴家,可那混账毕竟是我亲侄子,这事公仪先生自然会处理得当,说到底是吴家亏欠了你,我也难辞其咎。”
“吴院史言重,是他吴凌云的过,与您何干。”徐瑛统领大苍营那些年,一向雷厉风行,若不是看在公仪忱和吴绍的面上,依着她的规矩,她早当场就走了回去,何至于等到吴凌云上门道歉?
吴绍偏看她一眼,话中漾着几分赞许,“你年纪还小些,却比那混账懂事。”
四人顺着甬道往宫城走,徐琅和吴绍在前头,徐瑛和公仪忱两个小辈自然就在后面并肩跟着,离得不远,徐瑛正好能听见二人交谈的声音。
“突厥进犯,边郡回击虽赢却也受了重创,徐将军此番交营回京,朝中风向难测,切记勿要与那些文官缠斗。”
吴绍入仕二十几载,深谙朝中诡谲,即便是四部凌驾众臣之上,也不能幸免。
徐琅早年深受徐璋教会,远离朝堂一心只做个武将,就算是风云卷到他脸上都不在意,吴绍这番提醒,他大略也知道是因为什么。
他自大苍营回京至今,只交兵权那日见过圣上,再因安平侯这事,朝中不少人说徐家恃宠而骄。
徐琅才不放在心上,轻巧把话揭过,“大苍营的弟兄们浴血奋战,所有的尸身和铭牌都是我亲自一一核对,我回京不是为了和他们争论。”
徐琅入京第一件事就递了战死将士的名单,殿中四部皆在,启明帝拿着名单沉思半晌,最终全权交由督察署核对和柬议院定封。
吴绍明白,他要为战死的弟兄们讨一个封赏,那是他们应得的。
徐瑛听了个全,神思回到大苍营那几年,边郡大战没有,小犯不断,敛尸对名是常有的事,是徐琅教她,为将者不应只是披坚执锐上阵杀敌,更要赏罚分明爱护士卒。
徐瑛记得每一个战死的人,为他们讨过封赏赡养亲眷,后几年里,宦官上位,四部倒台,就不那么重视边郡了,粮草短缺封赏也迟迟不肯下发,都是她拿的徐家的私库补贴。
细算算,也不过是十年间的事。
“陛下一下朝就被朝臣围着,不得空过来,后宫里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