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3)

加入书签

普通老百姓身上,是没多少油水的,最好赚的,就是朝廷的赈灾款。

十车赈灾粮出库,用到百姓身上的,不足半车,还是粗粮。

平安郡这种虽然遭遇了旱情,但还没成灾的情况,纯属就是虚构灾情,一粒赈灾粮都不会落到百姓身上。全给一层一层的官员瓜分了。

“反正监察的官员,王大人那边都打点好了。我们只需要打个配合,就能拿粮食,问题不大。”夏云林虽然是第一次做县令,但见多了,也不觉得这种事情奇怪。

说到朝廷负责监察的官员,夏文君又忍不住嗤笑一声,嘲讽道:“监察官员哪敢亲自到我们仙河县来实地考察,多危险啊,路远不说,还有流寇侵扰,他们也是糊弄糊弄就过去了。”这群官员,在夏文君看来,都是尸位素餐的货色。

但放眼整个朝廷,平安郡的官员,已经算得上是好官。

没看各地叛乱频出,就他们平安郡稳如老狗吗?

老实了这么多年,平安郡还是有点口碑在身上的。看到平安郡遭遇旱灾请求赈灾的奏折,皇帝立马就批了。隔壁银江郡同样有旱情,甚至情况更严重,刚上任的崔郡守想要朝廷的赈灾粮,皇帝理都不理。

刚被朝廷官兵镇压过,杀了一大批人,乱民都被吓破了胆子,皇帝笃定他们不敢再叛,但这还不够,皇帝还想多给他们一些教训,让他们看看背叛的后果。这情况,让新去南井县上任的大伯苦不堪言。

县城破破烂烂,县里的百姓都不知道跑哪儿了,地也没人种,县内还有到处蹿的流寇,朝廷还不帮忙搭把手….哪怕这次出行,他带了上百名家丁,那颗心也是吊着的。

夏云林只能安慰道:“别着急,会好起来的。朝廷不帮忙,崔家自会帮忙。周边的郡守都给崔大人面子,不再接收银江郡出来的流民,已经留下落户的,也在劝人返家。人很快就会回来的。”

人多就代表税多,夏云林希望自己治下人口繁茂。但为了好大哥,他还是好好宣传了一下银江郡的优惠政策。

在仙河县,落户只能去边边角角自己开荒,回银江郡能拿回自己之前的田地,没有产业的,也能分到无主的良田。

叛军搞事前,银江郡的大片良田,都被大户给占据。现在闹这么一场,资源又重新分配。这种好事,以前可难得。

但面对良田的诱惑,落户其他县的百姓愿意回去的人多,仙河县的人都不乐意挪窝。

“他们怎么回事?怎么都不乐意走呢?回头跟大哥说起来,我都不好意思。明明说好了支持他,给他撑着的。”

为了支持自家人的工作,夏云林还派衙役去通知里正来县里开会,让里正回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挨个问过了。有人说想回去,但想缓一阵子再回去。”

夏云林追问,“缓什么啊?这事儿还能缓?不怕回去晚了,田没了啊?”

“今年天早,回去有良田,种地也难。县里现在不是在招工修水渠吗?还有工钱。他们的意思是,先把这笔钱挣了,看看形势再走。”

“哎哟!”这下轮到夏云林挠头了,“这水渠的事,是文君在张罗的呀。”

他想给自家大哥撑着,但也不敢拆自家女儿的台。

总不能修水渠暂停,把银江郡来的百姓送走再开工吧?

耽误了工期,夏文君的眼神杀,也不是吃素的。

问清楚了原由,夏云林也不好意思继续追究了,默默给大哥写了封信。

“如今县里的闲人,都去帮文君干活去了,他们回乡的事,还得往后推。朝廷那边拨的钱粮,文君说用来修水渠正好。这主意,文君说好,夫人也说好。”

看到这信,夏云华也明白了。侄女和弟媳都比自己弟弟靠谱,夏云华当然也没什么意见,反倒还写信回来安慰夏云林。

反正现在整个银江郡都破破烂烂,郡守都不急,他一个县令急什么,先将就着过呗。夏家在平安郡经营多年,根基在平安郡,还是仙河县最重要。

朝廷给的赈灾粮款,整个平安郡的官员,上下都拿了,夏云林也不得不拿,不然就是不合群。拿都拿了,夏云林也没啥心理负担,美滋滋的就想揣兜里。结果还没采取行动呢,夏文君就让他拿出来修水渠了。

“家里也不是特别缺这笔钱。既然是赈灾用的,那就用到百姓身上。现在赶着把水渠修好,缓解一下早情,今年的粮食收成也会好点。我看好多村民挑着水走很远去浇地,肩膀都磨破了。”“大家都拿来自己用。”夏云林弱弱的嘀咕,“你抢钱就行,我贪点钱怎么就不行呢。我的小金库,最后不还是留给你们兄妹的嘛。”

哪怕他不是真心想贪的,但贪都贪了,让他把吞下去的吐出来,他也有些舍不得。就他那意志,哪禁得起什么考验啊。

“那能一样吗?一个是私下的生意,一个公款,公款是烫手的。”

夏文君警告道:“咱们夏家根基薄,虚报灾情这种事情,要是被查出来,我们容易被推出去当替罪羊。这笔钱,要是花在了水渠上,万-有人查,我们说个什么以工代赈,也能有个交代。”

得知这钱拿着有危险的时候,夏云林立马不心疼钱了,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