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蔡先生的谋略 下(1 / 2)

加入书签

“河内还是要收回来了,不然关中的实力不够!”李桓沉思了一下,说道:“太师也不会放弃河内!”

“太师自然不会放弃河内!”

蔡琰摇摇头:“只是河内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能收回来了,你不要忘记了,雒阳还有一个朱儁,朱儁兵力不多,但是他占领了战略要冲,雒阳北可上河内,西入弘农,一跨脚就能跑到河东去了,不盯着他,谁敢出兵河内,被他捅一刀子,你觉得谁受得了?”

“先收拾他?”李桓眯眼,提出了一个想法。

“想的美好!”

蔡琰还是摇头:“我父亲曾经说过,当朝之上,能称之将军的人不少,但是真正知兵善战之人,不会超过三个人,一个是皇甫嵩,一个是朱儁,另外半个,是卢植,不幸的是,他们都站在西凉阵型的对立面,雒阳的不会只是一个朱儁,卢植肯定也在……”

“卢植不是跑了吗?”

李桓皱眉。

“去年和父亲通书信的时候,父亲倒是说过,当初卢植得罪了太师,挂印而出,太师怒,要杀了他,父亲和很多人努力劝谏之下,算是有了余地,但是卢植也怕,他对外说回了上谷军都山读书,事实上他不敢回上谷了,怕半路上被截杀了,他还在雒阳,应该在北邙结庐读书,读书人都喜欢这种方式隐居下来,静观天下风云变化,坐待时机!”

她对这种事情颇有感概,当年她的父亲,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被流放,被朝廷隔阂,就静下心来读书,为什么读书人都能逆势而起,那是因为有足够的耐心。

“一个朱儁已经很难对付了,再加上一个卢植,雒阳……”李桓叹气:“实在不行,出重兵,我上奏太师,调遣北地营武都营,甚至我的武威营,先把雒阳收回来,再进而拿下河内,这样关中才算是稳固!”

京畿七郡,少了一个河南,已经不足了,再没有河内,实在撑不住西凉这摊子事情啊。

他还是希望西凉好的。

因为西凉不仅仅是董卓的根基,也是他的根基。

“没希望!”蔡琰摇头:“西凉的战略部署不在这个方向,太师放弃雒阳,就代表,他不会在雒阳再投入更多的兵力,那是浪费,而且为了一个河内,也不值得!”

“为什么?”

李桓不是很明白,之前放弃是之前的放弃,现在拿回来,有利于关中的发展啊。

关东群雄都退了。

在这关中,就一个朱儁,哪怕多一个卢植,但是没有兵,那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吧。

“我猜测,太师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会南下!”蔡琰分析说道:“而且会重兵南下!”

“重兵南下?”李桓诧异,历史上没这个操作啊,只是写到西凉军坐镇长安就失了锐气,守死在长安,最后董卓死了,西凉内乱了,渐渐的被天下诸侯给慢慢瓜分吞噬。

不过他很快醒悟过来了。

没有这个历史记录,不代表没有这个计划,即使董卓不想,太师府的文武幕僚也会好好的想的,整个战略部署,西凉退守长安,只是第一步棋。

那接下来呢?

南下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部署的,走一走强秦一统天下的路线,先吃掉巴蜀之地,再兵出关东,有了巴蜀的天府粮仓支持,西凉军的战斗力能爆发三倍以上。

到时候夺回雒阳也好,直接兵出兖豫也好,都是没问题的。

“巴蜀!”李桓笑了起来:“看来我们西凉的人也不傻,知道死守关中是死路一条!”

“战略布置来说,我还是非常的敬佩太师身边的谋臣的!”蔡琰点头的说道:“拿下巴蜀,等同于得了半壁江山,到时候进可攻中原,退可守巴蜀,只是……”

有些话她没说。

代表他并不看好这个战略布局的发展。

李桓也知道,计划只是计划,就西凉现在的情况,再好的计划,也容易直接崩盘啊,他长叹了一口气:“人心不齐,难成大器!”

蔡琰苦笑,看着李桓,原来李桓心里面倒也是清楚西凉的短板在哪里的。

李桓不说这个了,而是考虑河内的事情:“雒阳收回来是暂时没希望了,如果牛辅他们强势进军河内,恐怕会损失惨重啊,这样的话,河内悬在外面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要南下巴蜀,需要重兵,西凉军就变得捉襟见肘了,对于雒阳,太师就算是要出兵,也不会出很多,让牛辅段煨他们出兵,已经是极限了。

“河内收不回来,但是司马家可以拉拢!”蔡琰说道。

“为什么?”

李桓不解的问:“我们连河内都拿捏不了,怎么拉拢司马家?”

“拿下河内,那么拉拢司马家的事情,就轮不到我们了,事实上,这才是我们最好的机会,世家门阀和地方乡绅豪族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必须要有朝堂上的力量,司马家已经脱离了朝廷,这时候他必须要靠上来,但是靠谁呢,你这个执金吾,太师府新贵,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蔡琰分析说道:“除了司马家,还有,京兆杜陵的韦氏也是我们拉拢的对象,韦氏的韦端就在关中军,是关中军的军司马,也是关中军六营之一的主力营校尉,如果能让韦端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