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张宪开创联合作战新模式(1 / 2)

加入书签

清晨时分,在炮火声中叫醒。

张宪算是贼心大的一个人了,主力部队在晋北、太源周边,自己却孤身跑到晋东南来。

面对鬼子一个师团的攻势,依然能睡到自然醒。

这是对守军的战斗力有信心,对手上的武器装备有信心。

鬼子联队果不其然发起了凶狠攻势,朝着高平北部山区猛攻。

并调动了轰炸机参战。

在山区作战,小鬼子根本啃不动山头。

唯一能够依靠的手段就是飞机轰炸,朝着目标阵地投递航弹。

利用守军缺少防空火力的缺陷,充分发挥轰炸能力。

真正的推进阵线,一部分靠的是火炮,最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轰炸机。

纯步兵,很难推表里山河这样的复杂地形。

放在以往,张宪也没有防空火力,碰上鬼子的轰炸机只能被动挨炸。

现在可不一样了,手上既有20毫米高炮,也有高射机枪,还有大量的民24式重机枪可以对空射击。

不再是纯挨打的局面,还能组织对空兵力,打击鬼子的轰炸机。

有关于前线的情报,迅速送到了53军指挥部。

敌机呼啸,让县城内的防空警报连续响起。

不少人争先恐后的找防空洞,找防护工事。

有的缩在房间里,躲在角落里,唯恐鬼子的战机轰炸。

张宪的指挥部部署了多门高射炮,炮口朝着天空严阵以待。

仿佛在告诉鬼子,你来炸啊。

越光明正大的告诉他们,小鬼子反而要怀疑,这是不是故意摆出来的迷阵。

刚刚靠近高平山区,在密集的防空火力下,击伤鬼子两架轰炸机。

吓得陆航飞机不敢再往山区深处飞,胡乱的支援一下地面,调转机头就往回走。

虽然不敢往高平这边的山区飞,

在平原地带作战,鬼子的轰炸机确实给足了压力。

每一次呼啸声飞过,都伴随着阵线崩溃,守军溃退向山区。

两个师团的攻势凶猛,好似两朵绽放开的花瓣,分别将兵力投放到山区附近。

处在太源南部的20师团,并未继续往南进攻,而是集中一部兵力轻而易举的压向离石(现在的吕梁。),将吕梁山一分为二,把张宪的兵力跟晋绥军的兵力完全的隔离开。

108师团有一部兵力,从安泽方向往晋西南压进,目的是切断太岳山区。

这两股兵力的动向,将战区拦腰截断。

得知消息后,张宪也觉得有点意思。

鬼子怎么突然一门心思的干晋绥军了,从整个战场而言,放大眼光去看。

能看到鬼子的进攻很有特点,击退国军、八路的防守兵力,重点压进吕梁山、太岳山,猛攻晋绥军所控制的县城、山区、交通要道。

或许在他们眼中,只要拿掉了晋绥军,就可以解决晋战区的大麻烦。

气的老抠不断骂街,把自己比作主军,把友军称为客军。主军客军联合布防,鬼子却专门把枪口对准主军,主军战线一崩,中央军不战而退。

鬼子对地方势力的渗透很深,知道守军内部并不齐心。

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小股兵力,打退了晋绥军,就足够打穿阵线。

一不留神,让20师团找到了突破点。

只动用了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就将离石顺利拿下。

沿途的守军撤的撤,退的退,鬼子仅仅阵亡7人,伤17人,未遭遇到明显的对抗。

晋绥军实力骤减,龟缩到了晋西南的山区内。

中央军确实存在不战而退的情况,既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也有被鬼子打怕了,不愿意跟鬼子血战的缘故。

相较于晋西的溃败,

晋东南的阻击跟抵抗异常激烈。

几乎是每一座山头都有抵抗,每一个路线都有阻击。

靳连启上午就安排了马车,将一批武器装备,运往沁县方向。

一口气借给八路三个团1500支步枪,60挺轻机枪,8挺重机枪,手榴弹40箱,迫击炮4门,炮弹240发。

对方有意在这两天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突袭,打击鬼子的有生兵力。

应对策略也很有效,一方面发动群众,采用坚壁清野的方式,规避鬼子的劫掠,另一方面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采用运动战主动出击。

鬼子师团主力费劲攻下来的全都是一座座空城。

没有粮食,没有物资,没有任何人影。

冬季发动三万人出动,沿山区行军。

士兵疲惫不堪,被冻得一脸懵逼,体力消耗很大。

小鬼子的士兵产生了不少厌战情绪。

纵然有武士道精神,那玩意儿也挡不住寒冷,挡不住饿肚子。

鬼子有汽车,但汽车的配比并不高,大部分用来运输物资,没多少用来给士兵乘坐。

有些摩托车,还不如不坐。

开起来冷风吹脑门。

鬼子拿下空城没有意义,得不到物资补充,不得不撤退。

一整天要行军几十公里,大冬天的如此折腾,士兵更疲惫不堪了。

当夜,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