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舒婷的致橡树(1 / 2)

加入书签

因为家里就大大(鲁西南一带方言对爸爸的叫法)一个人工作挣钱,每月的工资也就378元,娘是在大大单位的后勤部门上零工,没有正式编制的那种小作坊单位,工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那个需要粮本吃饭的年代,家里有三个男孩子要养的话,是根本不够吃的。

在魏小佑的记忆里,娘用那种最大号的铝锅蒸一锅18个馒头,最多两天就吃完了。而且还要供魏小佑兄弟仨人上学,所以,大大和娘不得不省吃俭用,既要保障孩子们吃好长身体,还要省下钱来支付魏小佑的大学生活费,早在初中高中的时候,魏小佑就看到了这种情况啦!所以,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每逢暑假的时候,魏小佑都会到距离家很近的冷饮厂去做暑假工,寒假的时候,则在家里帮娘做织手套的小活,来贴补家用。

现在,魏小佑上了大学,发现学校里有很多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挣钱的勤工俭学的工作,于是,除了上好专业课和选修专业之外,魏小佑就像一个被旋转起来的陀螺一样,穿梭于各个勤工俭学的岗位,当然,魏小佑也没有放弃自己在学校里参加的各种社团和系里以及导师安排的各种活动与工作。

再后来,魏小佑还承接了帮本系同学和研究生洗衣服、洗床单、买饭的小活,总之,魏小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挣钱的机会。

而且,任何节日、假日买花、卖花,还有当时的年代特有的贺年卡、明信片的买与卖魏小佑更是没有放过。

因为,魏小佑想着自己每多挣一分钱,就会给家里少要一分钱,自己的大大和娘就会少点辛苦,两个弟弟就会多吃一点好的,而且,魏小佑始终觉得,自己既然是哥哥,是家里的长子,就有责任和义务为家里多做一份贡献;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大和娘照顾俩个弟弟吃的好,长身体。

为此,无论任何时候,学校里或者同宿舍的同学们,想要找魏小佑的时候,魏小佑不是在忙,就是在忙的路上穿梭。

同学们都说,魏小佑不是来上学的,他是来学校做生意的。

学校里、系里和导师也说,魏小佑不是来上学的,他来学校是进行参加工作前的实习的。

魏小佑自己随身背着的背包里,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清楚楚的记着他每一笔的收入和支出,小的几分钱,大到几十元,把爷爷曾经教他学习的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运用到极致。

但是,让同系、同班、同宿舍的同学不得不服气的是,即便是魏小佑如此“忙碌自己的生意”,学习成绩却一点也没有落下;让导师和学生会以及魏小佑参加的各个社团与以及组织的“季风文学社”的伙伴们佩服的是,安排的学习、作业、活动和文学社的一切事务,魏小佑从未翘课、从未不交、从未爽约,偶尔还有诗篇和文章在校刊或者各种杂志等“闪亮现世”、“文坛冒泡”。

魏小佑,把自己的大学,活成了一种另类和异类。

大一初期,魏小佑一般都是一个月从学校坐火车回家一趟,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节省下来的钱,不是买书和学习用品以及极简的生活用品,就是作为“做生意的本金”积攒起来。

直到,大一放寒假的前一个月,魏小佑因为一点小事,周五放学后,匆忙买票坐上了回淄博家的火车。

上了火车后,魏小佑找到自己的车厢和座位刚刚坐好,发现对面也坐着一个编着长长麻花辫,大眼睛,年龄相仿的女孩,正在安静的看书,魏小佑稍稍刻意看了一眼女孩手中的书,是一本现代诗集,而女孩正在看的是舒婷的《致橡树》。

女孩似乎也感受到了魏小佑的目光,抬起头来,四目相对。

魏小佑觉得有些尴尬,连忙移开视线。

这时,女孩主动开口问道:

“你也是回淄博的吗?”

魏小佑点点头,两人开始闲聊起来。

聊天中,魏小佑得知女孩名叫林海英,是山经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学的是财会专业。

随着话题的深入,他们发现彼此竟有着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谈甚欢。

魏小佑还就她正看的诗集,轻声背诵出舒婷的《致橡树》全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