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困境与抉择(1 / 1)
随着“希望之光”科研基地在各项研究上的高歌猛进,那些潜在的问题逐渐演变成了尖锐的矛盾,将林羽和他的团队困在了两难的境地。
量子能大规模应用的试验阶段,周边地区开始出现一些异常的生态现象。一些动植物出现了变异,原本稳定的生态链开始出现波动。环保组织和民众纷纷表示担忧,抗议声浪此起彼伏,要求科研团队立即停止量子能的相关研究。政府方面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对科研基地施加更严格的监管措施,限制了研究的进度和规模。
智能机器人方面,尽管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一次公开演示中,机器人的自主决策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混乱,虽然未造成实质性伤害,但这一事件被媒体大肆渲染,引发了公众对于智能机器人安全性的深度恐慌。伦理学家们站出来强烈谴责,呼吁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来限制机器人的研发与使用,甚至有极端组织扬言要破坏科研基地以阻止智能机器人的“失控”。
而空间探索项目也遭遇了瓶颈。空间跳跃技术虽然理论可行,但在实际试验中,飞船原型遭遇了能量不稳定和空间乱流的严重干扰,多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甚至有一艘原型飞船在试验中险些失踪在未知的空间裂缝里。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损失,也让投资者们开始动摇信心,资金的短缺使得后续的研究难以为继。
林羽看着陷入重重困境的科研项目,心中满是焦虑。他深知这些技术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但眼前的困难却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团队成员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暂时的问题就放弃量子能研究,它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关键!”一位能源专家激动地说道。
“可是如果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就算有再多的能源又有什么用?”环保专家反驳道。
“智能机器人必须加以严格限制,它们的自主意识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伦理学家严肃地提出。
“但这只是技术发展中的小故障,只要继续优化就能解决,放弃太可惜了!”机器人研发工程师辩解着。
面对众人的争吵,林羽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他们需要在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接受度、安全性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经过深思熟虑,林羽做出了一系列艰难的抉择。
对于量子能研究,他们决定暂停大规模的实地试验,转而投入更多资源建立一个模拟生态环境的量子能试验场,在完全可控的环境下继续研究,同时与全球的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究量子能对生态影响的应对方案,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在智能机器人项目上,林羽提出了“人机共生准则”。他们将为机器人设定严格的道德和安全底线,限制其自主决策的范围,并且建立一个全球共享的机器人监控网络,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同时,加大对机器人伦理和安全方面的研究投入,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的对话与合作,消除公众的恐惧。
对于空间探索项目,林羽调整了研究策略。他们将先集中精力解决能量稳定和空间乱流应对的基础理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