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全面碾压(1 / 2)

加入书签

正当王公子洋洋得意之际。

一位老学究抚着胡须悠然说道:“此诗从状貌起笔,‘牡丹盛绽映华光’,寥寥数字勾勒出牡丹盛开时的明艳,如绘其色。”

“‘娇蕊千层韵自扬’着重于细节描绘,尽显牡丹的精致与独特韵味,有入微之妙。‘富贵雍容倾众目’从观感上强调牡丹的气质,切中世人对其固有印象,传播广泛。”

“然而,此诗亦有不足之处,其用词稍显平俗,虽能达意却缺新奇,如盛绽、娇蕊等词常见于同类诗作,且全篇多在描绘牡丹表象的华贵与孤傲,在意境的拓展与深化上略有欠缺,未能给人更多遐想与回味之境。”

周围的听众们在听到老学究的评价后,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一些原本对王公子诗作大为赞赏的年轻公子哥,此时也微微点头,似乎开始重新审视。

其中一位身着蓝袍的公子轻声说道:“老学究所言有理,我本只觉王公子此诗朗朗上口,描绘牡丹也算生动,却未深入思及用词与意境之事。如今听来,确有几分道理。”而几位文人模样的雅士则凑在一起,低声讨论着诗中的意象运用,有的认为虽平俗却也稳妥,有的则觉得若想更上层楼,确实需要在创新和意境挖掘上多下功夫。

不过,仍有王公子的一些追随者,面露不服之色,反驳道:“牡丹本就以富贵傲人,王公子此诗直白地写出其神韵,有何不妥?何必非要追求那晦涩难懂的新奇。”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诗会现场气氛热烈而又嘈杂。

陈帆微微颔首,神色平静地说道:“王公子此诗,绘牡丹盛态可谓淋漓尽致。

‘盛绽映华光’,开篇即展其绚烂,夺人眼目;‘娇蕊千层韵自扬’,细腻雕琢其姿容韵味,见其匠心。

‘富贵雍容’之态,确也精准地道出牡丹于众人心间的固有形象,‘独临幽苑傲群芳’更将其孤高彰显。

然于我观之,诗如观景,或有平远、深远与高远之境。此诗平远之景已入画,却少了些深远的幽情蕴藉与高远的超逸之思,仅止于此,似有憾焉。”

言罢,陈帆拱手示意,似在表达对王公子诗作的尊重与对这场比试的郑重。

众观众听闻陈帆与老者对王公子诗作的评价后,不禁陷入沉思并开始热烈讨论。

一位年轻公子率先说道:“那老学究不愧是久浸诗坛之人,用词与意境之评,直击要害,点出王公子诗中字词寻常、意境难深之弊,让我等对诗词品鉴有了新的考量维度。”

旁边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点头附和:“确是如此,然陈帆兄从诗之境界剖析,平远、深远、高远之论别出心。

仿若为吾等开启另一扇赏诗之门,使吾等明白诗不应仅拘于眼前之景,更要有幽情远韵、超逸之怀。”

一位老者捻须沉吟:“二者评价虽切入点不同,老学究务实而陈帆务虚,可皆精准地洞察到王公子诗作之短,于这诗会之中,实乃高见,都能让作诗者与赏诗者有所获益,日后于诗词一道或可更上层楼。”

众人纷纷称是,对陈帆与老者的见解均表钦佩,且在心底默默思索如何将这些感悟融入自身对诗词的理解与创作之中。

此时,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牡丹的芬芳,似在催促陈帆一展诗才。

周围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他,人群中不知是谁轻声说道:“陈公子,切莫让这良辰美景虚设,让我等也聆听聆听您的佳作。”

陈帆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那一片绚烂盛开的牡丹花海,又看了看周围满怀期待的众人,深吸一口气,略作沉思后,便准备开口吟诗,那沉静的模样仿佛已将自身与这诗会之景融为一体,只待灵感如泉涌,化作绝妙诗句。

陈帆略作思索,开口吟道:“牡丹娇艳冠群芳,国色天成韵自长。魏紫姚黄呈瑞气,花开花落韵留香。”

诗声甫落,众人先是片刻的寂静,似被诗中的韵味所震慑。

紧接着,如雷的掌声轰然响起。

那位老学究面露惊喜,连连点头赞道:“此诗起承转合精妙非常,起句便定牡丹高格,承句深掘其韵,转句以名品增色,合句更升华为旷达之境,真乃佳作!”

先前赞赏王公子的年轻公子们也纷纷抱拳钦佩:“陈公子此诗,境界高远,非我等所能企及,实是让我等大开眼界。”

有人将两者所作之诗进行对比。

“陈帆的诗相对更胜一筹。”

“王公子的诗对牡丹的描绘较为直观,生动展现了牡丹的盛景、娇蕊、富贵与孤傲,能让读者迅速感知牡丹的外在美与独特气质,用词精准达意,可在诗境的创新与深度挖掘方面有所不足,略显平俗。”

“而陈帆的诗不仅写出牡丹的娇艳和天生丽质,更通过“魏紫姚黄呈瑞气”丰富了牡丹的形象内涵,“花开花落韵留香”一句则使诗意升华,从牡丹的荣枯历程中体现出一种恒远悠长的韵味与豁达心境,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更为深邃、超脱,展现出更高的诗歌境界与艺术造诣,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思考感悟,故陈帆诗佳。”

几位文人雅士更是激动地围聚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诗中的妙处,从用词的精准到意境的营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