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再请杜如晦(1 / 2)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发……的季节。
宛如二八月的野猫,叫声凄美动人。
众人虚惊一场,各自回去睡下,只剩下动物们偶尔呼叫春天的声音。
翌日,吃过早饭,王远找来几个陶盆,用麻布铺在盆底再平铺上一层种子,再盖上一层麻布,洒上清水浸湿。
这些都是从自己小镇里带出来的各种蔬菜和苹果、梨子、葡萄等种子,必须要催芽,若是直接种下,虽然有发芽的,发芽率恐怕都不足五成。
将一些桃、杏、李子等容易发芽的果核埋在内院角落里,那里多填了些河沙和草木灰,便于它们发芽。
两日过后,临近午时,去县城的几人又将长孙无忌带了回来。
中午三人又在王远屋内喝了一顿酒,这次长孙无忌也没有喝多,却并无要走的意思。
吃完饭,王远叫来方兴兄妹,将桌子收拾干净。
泡好茶水,三人坐到小方桌旁。
王远斟上茶水,轻声问道:“长孙公,尉迟将军身体可好?”
长孙无忌瞅了王远一眼,开口说道:“敬德一切安好,时常念叨小郎君的拉面哩!他都想来此长住,曾言,此间乐,乐不思蜀也!明日一早他会到蓝田县城去吃拉面,顺便与我一同回长安。”
接着摇头叹息一声,继续说道:“前些时日,突厥骑兵忽然进入大唐境内,围攻我乌城,圣上命齐王督军北上,抽调敬德、志玄、书宝等秦王府一干精兵强将,不日便要出征。”
王远故意一问,长孙无忌也故意一说,都是老狐狸,杜如晦如何听不懂?
这次尉迟恭来了不会那么简单了,恐怕接不到杜如晦就要杀人灭口了!
王远劝说道:“杜伯伯,前些时日薛宝来此带走上百匹战马,恐怕齐王就要动手了,秦王府大量精锐调走。如今双方结怨已深,若祸患一发,不但秦王府难以收拾,我大唐存亡都成问题。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杜伯伯,是时候出山了!”
长孙无忌感激地看了王远一眼。
杜如晦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似乎并未觉得烫,沉思了片刻,开口问道:“玄龄今在何处?”
长孙无忌抿了口茶,说道:“昨日已到我府中。”
杜如晦又陷入了沉思,上次自己以被圣上赶出长安,贸然回去便是违抗圣旨为由,拒绝回去,这次若是再不回去真的没有理由了。
本来自己就属于李世民一方,若不回去,李建成和李世民不管哪方胜利,恐怕都容不下自己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王远给他们添上茶水,站起身来,拱手说道:“长孙公,杜伯伯,村中正在开荒,我去照看一下,你们尽管在此商议,院外我会让人把守。”
长孙无忌说道:“小郎君尽管去忙。”
王远走了出去,让方兴兄妹在门口看着,别让人打扰。
独自一人向北山走去,一些村民和士兵正在整理土地,许家兄弟也在帮忙。
向阳处的一面山坡,大部分以梯田的形式整好了,估计一下午就能到达山顶。
山脚下的几块土地已经栽上了十几棵桃树。
王远招招手,将许家兄弟叫来。
“小郎君,有何吩咐?”
王远掏出来一个布包,说道:“这里面有一些桃核,你们找地方种上。”
“好。”
大约二十多枚桃核,都是自己从小镇中取出来的,连里面的蛋都能孵化,想来也能发芽。
里面有好几个品种,只是等它们结果,恐怕还要再过三年,不过倒是可以剪下枝条在别的桃树上嫁接。
自己的小镇中还有不少的桃树,不知道能不能栽活,倒是可以试一下。
爬到山顶,寒冷的山风一吹,不由地紧了紧狐裘。
周围的树木被砍伐殆尽,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小茅屋。
四周打量了一圈,积雪基本融化,山谷中露出大片荒地,显得齐王庄越发的渺小。
齐王庄只是在谷内西北角的一小部分,其他地方的荒地若是全部开发出来,恐怕得有两三千亩。
许家兄弟种完桃核也跟着过来,王远问道:“今日怎么没看到李松?”
许大栓笑着说道:“他带着几个兄弟去谷外钓鱼了,他说河面上的冰都化了,鱼肯定好钓。”
王远也笑了笑,说道:“不管他们,你俩随我走走。”
“诶!”
三人下山,来到河边,沿着河水向南走去。
过了砖窑继续前行,这边河水较浅,河面也就四五米,清澈见底。
三人站在河边,望着水中游动的小鱼小虾,它们的身姿轻盈优美,仿佛在水中翩翩起舞。偶尔还能发现一些田螺和泥螺等,它们悄悄地躲在水底的石头和泥土中,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美味。
地势越来越高,河东忽然出现一大片空地,上面杂草有被收割的痕迹,应该是被狗蛋他们几个小孩子割回去喂牛了。这些杂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清香的气息,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只要有人愿意开垦,就一定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三人在河西,沿着小路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