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水下农场(1 / 2)

加入书签

清晨,一缕微弱的阳光穿透百米深的海水,在海上流浪者号的舷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澜正在自己的工作台前检查昨天收集的量子芯片,忽然,星辰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34;主人,发现异常能源波动。&34;ai助手调出一张红外扫描图,&34;在那栋建筑里,第15层有规律的光照和温度变化。&34;

林澜凑近看去。那是港大的海洋科学楼,主体保持完好。

最引人注目的是,第15层的能源消耗呈现规律性的昼夜节律,而且——

&34;光谱分析显示是植物生长灯。&34;星辰补充道,&34;波长范围最适合光合作用。而且能源系统非常稳定,明显是专业设计。&34;

&34;植物&34;林澜若有所思。打印机虽然强大,却始终无法复制生命。

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能自我生长、繁衍的植物,比任何高科技都珍贵。

她看了眼工作台上的打印机,轻声说:&34;帮我看好它。&34;起身穿戴装备时,不忘叮嘱小浪:&34;守好家。&34;

边牧蹭了蹭她的手,似乎在说&34;小心&34;。

海水依然冰冷刺骨。林澜启动推进器,在鱼群中穿行。

海洋科学楼的外墙经过专业加固,每扇窗户都做了防水处理,甚至安装了应急气密门。

这绝非临时改建,而是经过精心设计。

第15层的气密门异常厚重。通过门上的观察窗,林澜看见里面闪烁着幽蓝的光芒。

就在她思考如何进入时,门忽然从内部打开了。

&34;请进。&34;一个沙哑的声音说,&34;先进消毒舱。&34;

林澜谨慎地游入气密门,随着海水抽离,强力的消毒喷雾笼罩全身。

当舱内压力恢复正常,她摘下头盔,不禁屏住了呼吸。

整层楼改建成了高科技农场。在人工光照下,数十个培养槽整齐排列,翠绿的植物在营养液中摇曳生姿。

空气中飘着泥土和叶子的清香,这在末日后的世界简直是种奢侈。

&34;你是谁?&34;一个白发老者从控制台后走出来。他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位年轻研究员。

&34;我是一名工程师。&34;林澜谨慎地说,没有提及打印机的事,&34;发现了这里的能源信号。&34;

&34;陈明远,港大作物改良实验室。&34;老者介绍道,&34;这是赵博士和李助手。&34;

原来这里是港大最先进的植物研究中心。陈教授团队一年前就预感到灾难将至,开始着手准备。他们选择了防洪等级最高的海洋科学楼,改建了整套水培系统。

&34;这些都是经过基因改良的抗逆品种。&34;赵博士指着培养槽,&34;抗盐小麦、耐寒水稻、速生蔬菜&34;

&34;还有这个。&34;李助手指向一个特殊的培养箱,&34;微型藻类,极强的光合效率,可以在深海环境存活。&34;

林澜仔细观察着这些植物。每一株都是末日中的希望,都是打印机无法复制的奇迹。

&34;你们的能源储备还够吗?&34;她问。

三人的表情黯淡下来。&34;最多一周。&34;陈教授叹息,&34;备用电源也快耗尽了。&34;

林澜沉吟片刻:&34;我有个提议。我的装置可以载你们一程,去狮城。&34;

见三人犹豫,她补充道:&34;那里建立了海上城市,有完整的科研设施。&34;

回到海上流浪者号,林澜开始重新规划空间。上层生活区的休息舱要容纳四个人,她的工作台必须设置隔断,将打印机严密保护起来。

储物间腾出一半空间改造成植物培养区,小浪的专属窝虽然缩小了些,但狗狗似乎不太在意。

深夜,当三位科学家入睡后,她悄悄启动打印机,制造植物培养所需的设备。

没人知道这些精密的培养槽和循环系统是如何出现的,她也从不多做解释。

转移用了整整两天。植物像珍宝一样被小心翼翼地移入培养槽,所有仪器都经过防震包装。

林澜暗中用打印机调整了环境控制系统,但对外只说是&34;原有设备&34;。

第三天,地质活动突然加剧。当裂缝在墙上蔓延时,他们不得不紧急撤离。

透过舷窗,看着承载了一年心血的实验室沉入深海,连陈教授也落泪了。

但最珍贵的种子和植物都保住了。在海上流浪者号狭小但安全的空间里,这些来自旧世界的生命延续着希望。

夜深人静时,林澜独自在工作台前忙碌。帘幕后的打印机依然在不知疲倦地工作,完善着这艘神奇的方舟。

&34;主人,&34;星辰轻声报告,&34;植物的供氧效果很好,能源消耗降低了12。要记录这些数据吗?&34;

&34;暂时不用。&34;她望着熟睡的三人,&34;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守秘密。&34;

白天,她会和科学家们讨论植物生长状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