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纪录片摄制组(1 / 3)

加入书签

“翰翰,还记不记得那个把电瓶车卖给你的前室友?”

许嵩拈起一颗白子拍在围棋盘上。

他俩从小一起在少年宫学的棋,张哲翰是4d,许嵩是3d,张哲翰搬来之后,许嵩特意去买了一副围棋。

“记得啊,怎么了?”张哲翰拈着一颗黑子,盯着棋盘。

“他是学传媒的,他的一个大学同学进了一家传媒公司,是个纪录片导演。”

“嗯。”

“这个导演最近要拍一部什么巴东文化的纪录片,摄制组缺人手,想在成都招人,你想不想去?”

“报酬怎么样?”

“这次拍一个礼拜,一天600,包吃包住。”

“你怎么不去?”

“人家要求本科文凭,我不够格。”

“行啊,长长见识也好。”

“那我把那位导演的微信推送给你。”

张哲翰学的是历史,平时就很喜欢看纪录片,有这种跟着摄制组去看看纪录片是怎么拍出来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添加了微信,导演叫宁妮,是个女的,头像很漂亮,不知道是不是本人。

“你已添加了宁妮,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

“你好,我叫张哲翰,应聘的。”

“你先把个人简历发给我吧。”

“好的。”

张哲翰把手机里存着的个人简历发了过去,对方半天没动静。

“你是川大历史系毕业的?”

“是啊。”

“怎么干了外卖?”

“我们这个专业,工作不好找。”

“下午3点,你到摄制组来报到吧。”

宁妮说完,发了个定位。

这就算通过了?张哲翰有些意外,这招聘是不是也太水了,人都没见着就直接报到。不管怎么说,通过就好,或许他们缺人缺得厉害或者事情比较急吧。

张哲翰特意去理了个发,换上一件上大学常穿的黑色夹克,还原了大学生的本来面目。

其实之前干专送的时候,外卖同事就说他不像外卖小哥,学生气太重。

没骑电瓶车,坐了地铁一号线。电瓶车是工作用的,再说新会展也太远。

新会展中心,假日酒店,1103房间。张哲翰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个女孩,一米六左右,身材窈窕,腰细腿长,鹅蛋脸,大眼睛,皮肤白皙。

怎么是她?不会这么巧吧?

眼前的女孩,就是那位“蓝月公寓18-29号,宁女士”。

两人同时一愣。

“怎么是你?”女孩也认出他来了,尽管他没穿外卖小哥的冲锋衣。

“你好,我找宁妮导演。”张哲翰记得她两次取餐匆匆关门的样子,没和她“认亲”,客气地说道。

“我就是宁妮,进来吧。”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那位“宁女士”竟然就是宁妮,宁导演。如果算上第一次“遭劫”,这也算是第三次见面了,缘分啊。

屋里还有三个人,看样子正在开会。

“这位是……,诶,你叫什么来着?”宁妮介绍一半,没想起名字。

“我叫张哲翰,各位好。”张哲翰自我介绍道。

“嗯,张哲翰,这位是我们的场工,”说罢转头介绍摄制组成员,一一介绍,“摄影师张朝阳,摄影助理黄思雨,场记邱德光。”

“咱们去哪儿?”

“大凉山,去拍一个古村落,乌木村。”

摄制组继续开会,说的都是一些很专业的东西。

张哲翰闲得没事,调用非非查找“乌木村”的资料,非非几乎是秒答。

【乌木村是个纳西族古村落,位于云川交界的密林深处,金沙江畔。村子的历史超过1500年,有最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留存着当今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群。】

【“纳西”在纳西语中,“纳”是“黑”的意思,引申义为“伟大”、“高贵”,“西”的意思是“人”、“民族”,合起来就是“伟大的民族”、“高贵的人”。纳西族是一个离神更近的民族,他们至今仍保持着祭祀天地的活动。】

【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传承极为丰富,《东巴经》《黑白之战》《创世纪》《鲁般鲁饶》都有专门的学者在研究,“活化石”东巴文字更是被誉为“神的文字”。】

宁妮导演说,一般摄制组的标配是8-10人,这次的5人算是最小配置,摄影助理要兼灯光和录音,场记要兼内勤和外联,其他所有的杂务归张哲翰。

明天先坐飞机到云南昭通,再开车去离乌木村最近的县城。

-

双流国际机场,旅人如织,行色匆匆。

张哲翰陪着宁妮在安检口排队,三个小伙子去办理托运,摄影器材有好几个铝合金大箱子。

本来张哲翰想帮着搬箱子,张朝阳不让,说他们去就行了,让他保护宁导演。只不过宁导演基本上就没怎么搭理他这位“保镖”,整个安检过程都在刷手机。

到登机口,找了靠墙的位置安顿,还有40分钟。

几个小伙子都嚷嚷没吃早饭,宁妮领着去吃东西,张哲翰留下来看行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