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入幕萧郎(3 / 6)

加入书签

前两日才去了青州,我亲自送她上的船。这会儿想必还在河上,却到哪里去找她?’

“那家人也慌了手脚,想了好一会儿才道:‘那就回去军中,营里都是老爷的下属校尉,各个一身本事,总不会眼睁睁看着老爷被抓走吧。’

“小公爷挠头想了半日,道:‘回了营中,能躲一时,却躲不了一世,为今之计,还是尽快寻二姐商议为上。’当下将两人所有的钱财都搜罗起来,也不回营招呼,牵了一匹马便上路了。岂知出营数里,便中了衙差的埋伏,十来根长枪叉定了,驾回了大理寺。当下由大理寺卿董大人与御史台中丞施大人一道公审,大理寺衙门现在是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乌泱乌泱的人。”见人群骚动,又道,“现下去大理寺已经来不及啦。众位看官在这里听小老儿说道,便如同站在大理寺公堂门口听两府老爷公审一般。”

人群议论更盛。少女朗朗问道:“两府的老爷凭借鞋袜和弹子便能定了小公爷的罪么?”

李万通将放得温凉的茶水一饮而尽,哈哈一笑道:“莫急,听我慢慢道来。两位大人先是取了衣裳和靴子出来,问小公爷道:‘这套穿戴是从公爷的书房中找出来的,照身量看,必是公爷的无疑。’

“小公爷看也不看,只拧着脖颈冷笑,说道:‘这些衣裳靴子和弹子即便是我的,那又如何?’

“两位大人道:‘公爷既承认衣裳和靴子俱属本人,那便好说。公爷再瞧瞧这个。’说罢命人取出一张纸,上面拓下一对‘杏’字。又问,‘公爷可认得此物?’

“小公爷不耐烦道:‘两个“杏”字,那又怎样?’

“两位大人命两个差役将靴子后面绣着的‘杏’字指给小公爷看,又用拓下的纸片覆在靴子上,果然严丝合缝。小公爷当即面色大变,竟是不知道靴子后面用黑马鬃线绣着一对‘杏’字。

“两位大人又道,‘本官已派人拿了长铳和弹子去畋园验看过,以当时邵奭所站的方位,弹子根本打不到先帝所立之处。本官已经在山石下发现了你所掘的深坑,这一对“杏”字,便是在坑中拓下的。朱公爷,对此你可还有话要说?’

“小公爷没想到掘坑伏击这样隐秘的事情也被人知晓了,当即不知所措起来,只得闭口不言。两位大人道:‘你若不服,亲眼去瞧一瞧也好。’

“小公爷愣了半晌,这才道:‘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深坑是什么。你们休想栽赃于我。’

“两位大人不慌不忙道:‘既如此,公爷还是去看一看的好。’当下锁了公爷,一阵急驱进了畋园,来到昔日刺驾之处,将深坑指给小公爷看,又指着坑底的一对‘杏’字,道,‘公爷可认得么?’

“小公爷大惊失色,瞪眼瞧了一会儿,忽然面色青白,汗如雨下,双唇颤抖,牙齿打战,蹲身抱头自语道,‘我明明填上了……’又指着二位大人的鼻子道:‘你二人胆敢栽赃!’

“二位大人道:‘不敢。实是物证在此,不由公爷不认。本官还知道,你与皇太后通奸已有半年,为怕奸情为先帝所知,所以弑君,是也不是?’小公爷早已无话可说,只是一味否认,又说与皇太后并无奸情。众人瞧着好笑,当即又将他锁回了公堂。

“二位大人道:‘与皇太后的奸情一事,不由你不认,本官现有证人在此。’一面喝道:‘唤证人!’”

易珠听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良久方吃吃道:“大理寺和御史台当真神通广大,连通奸的证人也能寻到。这……究竟是谁?”

我冷冷道:“妹妹若想知道,何不静静往下听?”

人群听到“通奸”二字,如同烈火浇油般骤然喧哗。太阳渐渐低了,阳光照在黑色的茶棚上,泛出奇异的赤紫光辉。李万通停了一停,饮了一口茶,长长舒了一口气。只这片刻的工夫,人群已然按捺不住。惊叹、议论、咒骂、怪叫,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像是要把天捅一个大窟窿。楼上雅阁里的客人忍不住丢了一锭银子,催促道:“快说!”

李万通侧头,伸出右臂挽一挽袖子,左臂一挥,正好接住赏银,随手丢在竹筐中。他依旧不紧不慢道:“当下衙役领了证人上来,却是一名妙龄女子。二位大人问道:‘堂下所立何人?’

“证人道:‘小女高氏,乃太宗之女,曾封华阳公主的便是。’

“二位大人唤她抬起头来。但见这女子目若寒星,神色冷毅,气度不凡,确非普通人家的女儿。一面又问道:‘听闻高氏已于旧年腊月在掖庭狱自裁。你说你是华阳长公主,有何凭据?’

“那女子道:‘小女自幼学武,方能从掖庭狱中破门而出,越墙逃走。那一日在掖庭狱中自刎而死的,并非小女,而是小女昔日的近侍。二位大人若不信,自可请宫中内侍或是皇亲贵胄前来辨认一番,便知小女此话绝非虚言。’

“二位大人有些为难,自行商议道:‘去宫中请内侍不难,只是请来的人未必认得华阳长公主。听闻华阳公主的侍从亲近的赐死,其余俱被打发到宫外做苦役。或者去请一位王爷来倒更容易些。’

“话音刚落,便忽听门外一阵扰攘,有人尖声唱道:‘睿王殿下到!’

“只见睿王头戴七梁冠,身着绯罗袍,腰系金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