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八十一章冰城闻喜事(1 / 2)

加入书签

在巷子口等了一会儿没见其他人力车,就看见原来的人力车夫拉着他的小车又从里面走了出来。

看到巷子口的俩人,明显也是愣了一下。

没等朱传文反应过来,扑通一下的就跪在地上。

“这位爷,我上有八十岁老母卧病在床,下有三岁孩子嗷嗷待哺!”说着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朱传文也是没想到,这年头就有了这词儿。

车夫也是被胁迫的,他才刚入行,认识的车夫不多,整天在街面上混,的确没敢得罪这俩混混。

朱传文想了想,还是艺高人胆大的座上了车,招呼着正要揍这人力车夫的宁少安,枪在给宁少安见识了一下之后朱传文又放回了褂子里,插在腰间。

“算了,还是敬业中学堂知道吗?”朱传文吩咐道。

人力车夫闻言,苦着脸拉着两人,一路上算是使出了自己的绝学,一路飞奔,车子还又平又稳。

到了目的地,朱传文正要给钱。就看见人力车夫早就一溜烟跑了个没影。

也好,算是长了个记性。朱传文想着。

早年天津的豪门巨富有“八大家”之称,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八大家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变化,到了光绪年间,益得王算是跻身八大家之一。

这王、严学馆的王家便是指这八大家之一的益得号的王家。

去年八月,严修、张伯苓从日本考察教育归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俩强烈意识到教育振兴是日本富强的主要原因,要救中国,就必须从教育着手,要办新式教育,就必须建立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体系。

此时,严馆的规模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也不完备,于是严修有了创立中学的想法,但严家虽殷实,但并无太多余钱。

张伯苓就提出与王馆合并,张伯苓此时是王馆教习,比起严馆来,王馆可算是更全面一些,有英国人教英文、有德国人教德文,还聘请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教师来教他王家的孩子、夫人、姨太太们学习。同时他还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的先进科学仪器,订阅了大量的外文书刊杂志。

王家的家主此时叫王益孙,严修与王益孙会面,严修态度很诚恳,说明将严、王两馆合并,创办中学的想法时,二人一拍即合。严修十分诚恳地告诉王益孙,创办中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设备不全。王益孙深深理解严修的不易,当即表示一定尽全力支持。

这就有了此时朱传文眼前的敬业中学堂。

在给门房说了自己来意之后,朱传文打量着这处不一样的中学堂。很难想象,南开是如何从一所这样的中学堂变成后世知名的大学,正是应了百年树人那句话,这耗费的心力,财力的确是整整耗费了几代人的努力。

“严先生,久仰大名。”从学堂大门出来的是一格带着眼镜,消瘦的中年人。

“朱先生,你好。”严修也是很自然握上朱传文的手。

在严修的带领下,朱传文跟着进入了中学。

“朱先生,听闻你想入股造胰公司。”严修问道。

“是的严先生,说实话,我入股的不多,只有两千两银子。”朱传文直接交了底,他是打心底佩服严修,面对这样的人,没必要玩什么心机。

“倒也不少了,不知道朱先生是做什么生意的?”严修很好奇的问道,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是他的主意,严家打算入股造胰公司5分之1的股份是6千两白银。他知道总是找王家投入是靠不牢的,求人不如求己,有一门自己的生意支持,这教育事业才能继续下去。

他的次子刚好在日本学的是工业化学,回来也想干一番事业,这造胰,正好。

宋则久也就另一个股东打算投入2万两白银,现在还缺4千两,但左右无人投入,朱传文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部分的缺口。

“我在冰城有家火磨厂。”朱传文说道。

“洋面粉?”严修好奇的问道。

“是的。”朱传文笑着说道。

那也算是大生意了,严修想着。

“不知朱先生对造胰这事儿怎么看?”严修还是得给人家打打预防针,生意毕竟是生意,万一后来亏了,也得有个准备,虽然严家孤注一掷,大概率这个事儿亏不了。

“洋货在国内肆无忌惮,长久以来,恐于国不利。”朱传文一句话就打消了严修所有的顾虑,心里想着这又是一个实干者,就这样俩人定下了入股的事宜。在签订好股份文书之后,朱传文也会把两千两的银票给严修。

……

夏驰赶到冰城的时候已经是6月底了,沿线的俄国人一个个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没精神。

汉耀面粉公司

朱春山正在核对这个月的账目,被事儿逼着,朱春山的进步不可谓不大,从原来的识字不多,到现在都能自己对账,压力才能产生动力。

俄国人的军需采购给钱十分痛快,说好了是按月结算,再加上【汉耀面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公司的流水基本上就盘活了。

两个桶形的小麦储藏舱里现在存着的面粉,够工厂成产1个月了,等7月份春小麦的收割季,夏元璋和朱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