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金丝耗牛(2 / 3)

加入书签

物的观察和收集显然是要高于他们的。

要知道陈渊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XZ的北部,由昆仑山、可可西里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四个片区组成。

总面积有33.4万平方公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气候寒冷,所以也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但是这里却生存着很多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的藏羚羊悠闲觅食,神秘高贵的黑颈鹤单步站望,饥肠辘辘的雪豹伺机而动,精壮矫捷的藏野驴肆意狂奔,还有虎视眈眈的野狼盯住远方的野牦牛。

而陈渊现在所看到的动物脚印就和耗牛脱不开关系。

而且百分百是耗牛。

果然,再陈渊巡视一圈后在一座山峰后面发现了野耗牛的踪迹。

和普通的黑色或黑棕色的野牦牛不同,这几只牦牛全身金黄,身形魁梧,就像一个身披金甲的战士,被当地人称之为“黄金神兽”,它真正的名字叫“金丝野牦牛”。

金丝野牦牛生存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冰川之间,能在高寒缺氧,地势严峻的环境中生存,这得益于它四只粗壮的蹄子,它的腿比较粗短,蹄甲会比较小。

而蹄甲上角质层富有弹性,可以减缓冲力和增加地面的附着力,让它们在陡峭的地方如履平地。

空气稀薄也让它的气管会短一些,这样才能适应频速呼吸,而体内的细胞体积更小,单位体积血液内数量更多。

所以携氧量会比较高,是家养牦牛的好几倍。这样才能让它在氧气稀缺的高原生存下来。

夜晚的羌塘气温可达零下40度,为了能抵抗严寒,它的皮毛会比家养牦牛的皮毛还要厚重,特别是腹部和胸部的毛会比较长一些。

这样它的保暖性会强一些,能够抗住雨雪和寒风。而金丝牦牛每天会为了食物和寻找水源,行走40公里左右,为了散热它会像小狗一样伸出舌头,舌头就成了主要的散热器官。

除了散热,牛的舌头上还长满了厚重的倒刺,这些倒刺方便它将食物揽入嘴里咀嚼。因为高原上的针矛、苔草、莎草、蒿草等荒漠植物长势比较低且有一定硬度,所以特殊构造的舌头才能舔舐这些食物。

而金丝野牦牛为了补充水源,还会喝一些融化的雪水。

“金丝野牦牛是群居动物,队伍里会有几只比较强壮的雄性牦牛守护大家,它们嗅觉敏锐,一旦发生危险,雄性野牦牛就会冲出来,击退或赶跑敌人。”

“所以在羌塘开车遇到,千万不要立即下车追赶,它们遇到危险会奋不顾身地撞击你。”

陈渊在这里提醒着各位水友们,不过旋即又划分一转说道,

“但是,正常情况下遇见金丝野牦牛的几率很小,因为它的数量特别稀少,而如果你遇到了,好运将会伴随你一生。

因为藏民同胞认为金丝野牦牛象征着好运,平安,与幸福,是传说神山妻子带过来的贵重陪嫁品,藏民同胞称之为神牛并对其进行供奉,如果猎杀会遭到山神的惩罚。所以,即使遇到自然死亡的金丝牦牛,都不能触碰。”

不过让水友们最搞不懂的还是金丝野耗牛和普通耗牛有什么区别。

着也不怪网友们乱想,毕竟这一路上他们见到过太多太多的耗牛了,感觉每个都差不多,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名字。

这一点陈渊也能想明白,看到水友们都在问原因,他也不好一直装湖涂,于是直接说道,“虽然藏民同胞认为金丝野牦牛是陪嫁过来的动物。但从动物学家的观点去看,显然一个物种的起源绝不会如此简单。”

要知道,金丝野牦牛是在1988年才发现的,30多年以来,通过不间断观察,不管是从生存环境、体型还是习性,金丝野牦牛和野牦牛都极为相似。

唯一的不同点就是毛色,所以很多人怀疑金丝野牦牛是野牦牛基因突变产生的物种。

而科学家通过基因检测,发现野牦牛与金丝野牦牛的确有着比较亲近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些遗传差异。

经过观测,发现野牦牛通过长时间的演化,产生了色型突变,诞生了金黄的野牦牛,而这个个体经过繁殖扩张,才有现在比较稳定的黄色基因。

金丝野牦牛才能群居发展。也就是说,金丝野牦牛是野牦牛的一个亚种。

而这一点,早已在1998年乔治夏勒出版的《青藏高原的生灵》一书中,就已被提及,直到后来中国科学家做了基因检测,才得到证实。

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但是除了金丝野牦牛,也有动物发生过这种基因突变,比如中国发现的野生棕色大熊猫,欧洲摄影师拍到的南极黄金企鹅。

除了基因突变,很有可能也会因为环境因素或者是返祖现象发生毛色的改变,不过这种可能会比较小一些。就像野牦牛的栖息地是在冰川之间,可能受到温度的影响发生毛色变化也说不一定。

其实,除了藏民同胞,人们很少得知金丝野牦牛的存在,但是文玩界应该对此有一定了解。

不知从何时开始,金丝牦牛角手串在这个圈子里悄然盛行,因为颜色漂亮,油性高,密度大,加上好运的象征,所以一度备受追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