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死亡地带(1 / 2)

加入书签

“这个不知道,虽然很困难,但他依然怀着坚定的信念,在1934年出发以尝试独自登山。只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否成功,觉得他死在了这里。

不过据说他至少设法到达了6919米的高度。第二年,有探险队发现了他的尸体,人们原本相信这是他到达的最高处。可是,在1960年,华夏探险队到达了山顶,在途中发现了一个旧帐篷的遗迹,它明显要高于发现威尔逊尸体的位置。这就让人开始怀疑,威尔逊会不会是登上了山顶,在下山的时候遇难了。”

不过眼下这个尸骨肯定和他无关。

也就是水友们的一句玩笑话而已。

陈渊没有太多伤感,也没有惋惜。

只是很平静的绕开罢了。

或许很多水友会觉得无情,可现实是这样的尸骨在珠峰上还有太多了。

随着越往高处走,能见到的尸骨也就越多,几乎一步就是一个。

就算是再怎么悲伤,也没有意义。

甚至陈渊自己都不知道,他会何是交代在这。

不过说起来,相比尸骨,陈渊更先踩到海洋化石。

州国的宇航局已证实,在珠穆朗玛峰顶部发现了“海洋化石”。

有人说这些发明证明了《圣经:创世纪》第6-9章中大洪水事件的存在。

当时上帝选择将地球恢复到其创造前的水生混乱状态。许多人质疑了这个故事的合理性。

而州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则表示,海洋化石只能证明地球板块构造的科学理论。即珠穆朗玛峰曾经位于海洋底部,而这座山本身就是由于构造板块而形成的移动和向上推动的地形。

不过陈渊应该是没这个气运了。

“你们说我会不会见到草啊?”陈渊忽然说道。

【草?开玩笑,这里能有草?】

“你们觉得没有吗?”

陈渊古怪笑道,“在珠穆朗玛峰最令人震惊且肯定的发现就是草和灌木。”

“因为全球变暖加剧,珠峰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热,冰雪的融化给了植被生长的机会。州国宇航局的卫星拍摄的图像揭示,1993年至2018年期间,在3568米至5486米处的植被显着得到了增加。研究还表明,2000年至2016年期间,喜马拉雅山的冰雪损失了一倍多。这意味着,未来珠峰的冰雪会越来越少,植被也将越来越多。”

这对于攀登者来说会是一件好事。

陈渊忽然停了下来,“我刚才说什么来着。”

“你们看那是什么?”

顺着陈渊指的方向看去,水友们发现岩角里有一株绿色的青草。

这个神奇的发现,让他们一时间无以言表,。

【还真的有啊。】

【我以为老陈是开玩笑的呢。】

【我的嘛,这小草生命力也太顽强了。】

“确实是这样。”

陈渊也是感慨着,给小草拍了张照片,。

放眼远出看去,陈渊感受到了一种生命气息的袭来。

不过他现在的脚步还不能停。

后面还有很多危险等着自己。

现在的这些无非是过程中的惊喜而已。

“珠穆拉玛峰顶面积仅约20平米,宽度两米左右,很狭小,也很危险,估计照个像都不容易。”陈渊感慨着。

正如他说的一样,珠峰峰顶是一个山嵴状的嵴背,峰顶覆盖厚厚的冰雪,温度常年在零下40度,风力就更吓人,一般有十几级,稍不留神就会被风吹下去。

由于氧气稀薄,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30%,是绝对的生命禁区。

成功登顶的人,体能已达极限,除了轮流拍照留念,此刻最想干得事是赶紧下山。能不能安全的下来,不光靠体力和毅力,还有天气运气在里面。

不过真的上去了后,也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当年万科的王石攀爬珠峰,曾引起全国吃瓜群众的围观,甚至万科的股票都发生了异常波动,可见攀登珠峰绝非儿戏,一不留神就见上帝了。

听王石后来讲,如果不是下山途中捡到一个没用完的氧气瓶,他也就挂了。”

陈渊苦笑道,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不过真的上去了想下来也是难事。

毕竟珠峰是世界最高顶峰,离上帝更近。据说70%死于攀登珠峰的都发生在下山的路上。

这时候,经历了冲顶阶段的消耗,体能已基本耗尽,在峰顶停留一到两个小时候后,身体能量供给同样也在下降,随着体温下降,身体的灵敏度灵活度都大打折扣,视力和大脑的反应也迟钝许多,这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刻。

所以登过珠峰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就像死过一次一样,不再惧怕死亡,不再执迷物质享受,只会迷恋一件事,那就是极限运动,毕竟世界上还有无数高峰等着去征服。

水友们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