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五丈原上的秋风(2 / 3)

加入书签

这是多么大的仇恨啊,一年了都不能让皇帝消气?

甚至还要做出鞭尸的举动?

要知道,在原本的华夏历史中,皇帝都是要脸面的,唯一一个在臣子死之后还不解气,直接把尸体挖出来鞭尸的人是太宗文皇帝,也就是李世民、李二凤。

他鞭尸的对象是——魏征。

虽然魏征确实是挺活该的。

但这也让李二凤背上了一个晚年昏庸的名声,大多数人诋毁李二凤的时候,都是说他早年囚父杀兄、晚年鞭尸忠臣良将。

这个忠臣良将指的就是魏征。

盼同六年,秋。

在刘蒙死了之后,在他死的很惨烈了之后,诸多世家们都收起来了自己“试探”的小心思。

是的。

刘蒙是他们派遣出来的一个“棋子”,为了试探一下皇帝对诸葛亮的信任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没有想到诸葛亮还没什么反应呢,皇帝的反应就这么大。

王府

王明叹了口气,他举起杯子,脸上带着无可奈何的悲痛之意:“那几个蠢货啊,现在还以为皇帝处理刘蒙这么狠辣、这么迅速是因为诸葛亮呢。”

他嘲讽的笑了笑:“真是一群蠢货。”

“人最痛苦的事情,恐怕就是和这些人一起共事了吧?”

谢无涯撇了撇嘴:“谁说不是呢?”

“朝堂上有些人虽然默不作声,但是这些人竟然能将这么大的一部分势力给彻底忽视掉,这也是让人有些想不通了。”

他将“重点”点出来:“陈氏是什么人都可以诋毁的?”

“他们以为皇帝这是不给他们留情面,实则这是天子给他们留了一个天大的情面了!”

是的,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处理的如此迅速、如此的让人反应不过来,就是因为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官渡陈氏。

牵扯到陈氏的事情,天子再怎么反应迅速也不为过。

难道这些蠢货没有看到朝堂上那些“蠢蠢欲动”想要给刘蒙以及这些试探的“世家”一个教训的陈氏门生子弟么?

陈氏门生遍布天下,这难道是跟你吹呢?

这些人真的以为陈氏是袁氏?

真以为袁氏鼓吹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程度就是陈氏的程度?

简直是开玩笑。

王明与谢无涯对视一眼后,都看到了对方眼睛中的坚定,两人迅速的做出了决定。

继续在长安城与这群蠢货在一块没有什么好下场,不如这个时候迁徙一大部分的子弟、以金蝉脱壳之法前往大虞,之后在大虞扎根!

跟蠢货为伍,绝对没有好下场。

而他们的动作也迅速引起了其余世家的注意,然而除了卢氏的“卢钦”之外,其余几个大世家都没有在意,反而是嘲笑王氏,说王氏虽然也是大世家,但却被小天子吓破了胆,竟然直接跑了。

还嘲笑谢氏,说谢氏竟然这么目光短浅,跟着王氏跑了。

日后定然衰落。

而这些嘲讽,在数百年之后,全都化作了飞灰。

因为在数百年之后,陈氏之下,最顶尖的世家只剩下了两个——王谢。

他们虽然没有如同原本的历史中那么的辉煌,但他们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版本的历史中,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

他们依旧是“王谢”。

在这个时代之后的数百年后,那位著名的诗人依旧写出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虽然当时的“王谢”依旧是大世家、大豪强。

别问为什么以“王谢”为典故,而不是以“陈氏”为典故。

因为那位诗人还没有觉着自己活够了。

写诗用典故嘲讽王谢两句,那只是“文人雅兴”,但如果嘲讽陈氏

千年前的“刘蒙”便是下场。

盼同九年,战争依旧在继续。

而在这一年中,大虞和大汉之间的谁能够胜出、谁又会失败的结局已经很明显了。

大虞在战争中浴火新生、国家境内诸多流派萌发,万物就像是感受到了春天一样的发展,在大虞境内,农业、工业、手工业等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这是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鼎盛的时代。

一些西域的蛮夷逐渐的迁徙到了中原大地,当然了,与历史中“民族大融合”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融合显然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

男性蛮夷们以娶到一位汉人女子为荣幸——还必须得是蛮夷中的大贵族,且这种大贵族一般在娶到汉人女子之后,就不再纳妾。

而女性蛮夷则是以嫁给汉人男子为荣,甚至不少贵族蛮夷女子带着高昂的嫁妆,嫁给贫穷汉人士子的。

民族的融合,就在这种平和的环境下持续进行着。

大虞境内的汉人对这种变化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对于他们来说蛮夷们带来的新生活方式、新的耕作方式、新的一些工具、食物更加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

也正是在这一个时期,华夏主体民族——汉族,完成了与蛮夷们的“融合”。

这是汉族文化与汉族血脉的“包容”之处。

而这种融合显然是引起了西域一些国家的不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