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中秋佳节(1 / 2)

加入书签

万玲来不及想明白姜玉珍的话,店里进来一个人。

一个年纪大概在七十左右的老汉,左手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

孩子身上穿着一件颜色污旧的衣服,进了门,眼巴巴一直盯着柜子上的月饼。

【这就是虎子家亲戚给的好东西。】

老人从破旧的衣服里掏出一毛钱来,颤巍巍的递到万玲的面前。

“同志,买一毛钱的月饼。”

老人手里的钱皱巴巴,看上去在衣服里磋磨了很久。

姜玉珍站起身,从柜子上拿起一个月饼,用刀切了一块,递给小孩子,又切了一块递给老人。

“大爷,我们的月饼可以尝,不用花钱。”

万玲可不知道店里的月饼可以尝,早知道她也尝一尝。

姜玉珍瞥她一眼,想什么呢?

孩子伸手接过来,就往嘴里塞。

老人迟疑了一下,接在手里。

孩子和老人的心里同时响起了一句话:【真好吃啊!】

老人将信将疑的问姜玉珍:“这个我可以拿走吗?”

看着老人手里拿着的一小块月饼,姜玉珍笑道:“当然可以。”

孩子三两口把自己手里的那块吃了,又看着柜子上的那块。

老人赶紧把手里的那块给了孩子,手上的碎渣渣放进嘴里。

“谢谢了。我孙子看见你们门口卖月饼,非要买一块,我就只有一毛钱。”

老人平白地吃了人家地东西,还不用付钱,心理上过不去,絮絮地跟万玲和姜玉珍解释。

万玲说:“没事大爷,我们这里月饼可以尝。我把这块给你包上,你回家慢慢吃。”

万玲说着,找了块黄油纸,把剩下地半拉月饼包好,递给老人。

老人千恩万谢,领着孩子出了店门,走到店外,对着两人又是一顿谢。这才走了。

姜玉珍凶巴巴地对万玲说:“那半拉月饼从你这月的分成里扣!”

万玲笑嘻嘻的说:“扣吧。就当这个月饼我吃了。”

转头又笑道:“见过装好人的,没见过你这种,怕当好人的。”

月饼一连卖了五天,基本卖完。姜玉珍留了二十斤月饼,给队里的领导还有平时经常帮她的战士们都分了分。

她自己留了两斤,准备带回老家。

姜玉珍已经半年没有回金县,这次趁着中秋放假,准备和杨振义一起回家过节,住上两天。

晚上正在家收拾东西。响起了敲门声,姜玉珍和杨振义对视了一眼,这个时间点,院里的人基本都忙着准备过节,会是谁呢?

杨振义起身去开门。

姜玉珍看见进来的人,有点诧异,“吆,张姐,你怎么来了?”

张雪娥手里提着个袋子,笑容满面地进门,“别人送了两只烤鸭,我们家人少,怕坏了,给你们家一只。”

姜玉珍接过她手里的袋子,打开看了眼,是北京的烤鸭,估计真是有人长途给她家带回来的,很贵重的礼物呢。

“这么贵重的东西,这怎么好意思呢。”

张雪娥欲言又止地看着姜玉珍。

姜玉珍的长睫闪了闪,笑道:“嫂子,有什么事,您说话。”

张雪娥:“等过了节,我想从你店里进军大衣和大头鞋。”

姜玉珍听了,沉吟道:“这个没问题,不过这个价格……”

“你就给我和服务社一样的就行。我去他那里进太麻烦了,不如你这里方便,咱们还熟。”

姜玉珍笑道:“没问题,什么时候来拿都行。价格保证不会比服务社的高。”

“振义,快,给嫂子拿两盒月饼。”

张雪娥转身就走,“不要,你留着自己吃。”

被姜玉珍一把拽住。

她可不想欠人情。

杨振义已经把桌上的月饼拿过来两盒,姜玉珍塞到张雪娥手里。

张雪娥欢天喜地的离开。

--

坐客车不方便,两人只带了四盒月饼又把张雪娥那只烤鸭带上,姜玉珍身上带了钱。

嘘寒问暖不如真金白银啊!

她决定以金钱对两家进行直击灵魂的慰问。

自己用红纸手工做了两个红包,每家包了三十块钱。

谁能拒绝红包的诚意满满。

他们先去了姜家,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个午饭,下午回到杨家。

两人一踏进家门,就觉得气氛不对。

太安静了。

院门虚掩着,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平时都在家的王巧凤也不在。

杨振义出门,到邻居家一问,才知道,杨大山和王巧凤去上尾村杨菊家啦。

姜玉珍问杨振义:“咱们现在怎么办?是在家等还是……?”

她没说出来,凭着这段时间共同生活的默契,杨振义知道,她是想说要不要去杨菊家看看。

杨菊是王巧凤和前夫的孩子,早早嫁到隔壁村费家,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中秋节这么重要的节日,杨大山和王巧凤去杨菊家,一定是杨菊发生了什么事。

杨振义几乎可以肯定。

“走,我们去看看。”

上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