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手稿(2 / 3)

加入书签

方子,绝大部分方子我跟我师父都亲自用过,也算是论证了多次。”

“你看里面那些不同的字体,一部分是我师父以前给修改的,后来传到我手里,我也在用药之后,也稍稍改了一些。”

“不过里面的大方子,我倒是没怎么碰过,因为这些年也没有遇到适合的病症。”

“里面有些古方,虽然我没有亲自动过手,但以前的时候,我见过师父他老人家给别人用过。”

张一行说着,便把自己没论证过的地方给张安指出来。

剩下没有被他论证过的地方,少部分是一些很少用的大方子,大部分是一些流传比较久的古方。

大方子没证,毕竟以前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信息交换比较困难,接触的人群也确实没有多少。

但手稿中记录的古方,大部分张一行虽然没用过,但他以前见张老道长用过。

其中就包括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等等一系列泛丸类的方子。

这些方子都是手抄记录在手稿上,按理说应该都是用过的才对。

但这毕竟是药,配出来是要人吃下去的,所以隔得时间比较久,张安没法确定,肯定不敢直接用。

“这一本笔记,里面的内容我都已经誊抄了一遍,现在你正好在学习的过程,原稿上有很多修改论证的地方,非常适合学习,所以以后就交给你了。”

听着张一行这么说,张安倒也没有再说其他言语。

正如张一行所说的那样,他年至花甲,无儿无女无弟子,只有张安这么一个义子。

不管是现在,还是等到以后,他留下来的东西,都是要交给张安的。

不知不觉,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而需要重盖的道观,也终于是翻盖完成。

在紫竹林后山盖房子,最大的难点并不是大家砌墙的速度,而是建材运送的问题。

但因为是道观,也是因为张一行师徒过往对大家的帮助。

每当需要运送材料的时候,村里没活没下地的大家都会主动来帮忙。

虽然很少有用牲口来驮运,都是大家背着背篼过来帮忙。

但耐不住来的人多,你一趟我一趟,半天时间就把需要用的东西都搬运完毕。

另一方面,张二叔他们工程队的大家伙年尾的时间也没什么事,所以动起手来也非常快。

所以半月不到的时间,道观的重建工作就已经完成。

说是道观,其实看起来就像是三间宽大的民房。

虽然比不上那些有名的大观,但是在这山野之中,也已经够用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便是道观上梁的时间。

大家很早就知道上梁的时间,一早就从村里扛着张安给准备好的几根大梁柱子过来。

在周洋点燃炮仗劈里啪啦过后,大家伙齐心协力将几根大梁抬上房顶,挪到预留的地方。

没花多少时间,便把房顶盖瓦收尾的工作全部完成,最后便是将三清祖师请回殿里。

村里很少有大事,道观重开便让大家一起热闹了一番。

这一天也是香火最旺的时候,不管大人小孩都去上了香。

而张一行,也从这一天开始,没有继续住在张安家里,而是搬进道观里面。

张安一家本想留他继续住下去,但张一行说道观已经盖好,每天都需要敬香和打扫。

看出来张安的不舍,张一行笑了笑说,以后他不会再出去,都是住在村里,倒也不用这样。

以往从村里去道观,至少是需要四十分钟的路程。

但在前几天,盖好道观之后,老村长就让大家帮忙,从村里修了一条路过去。

就连竹林里也都是砍了一片,现在路上全部都铺的是青石板,从村里过去,最多也就二十来分钟的时间。

其实修这条路,老村长也是带有些其他心思的。

一方面是念着张一行以前对大家的帮助。

另一方面则是想着,现在村里经常有人来玩,不管是农家乐,还是在大河里玩水避暑。

但村里能给大家游玩的地方实在太少,现在道观重盖完成,这条路修好之后,以后有人再来也能多有个去处,去上上香也是好的,至少能让道观里多一些香火。

时间一晃而逝,很快冬月便见了底。

农历冬月二十六的这天,周洋全家便忙活了起来。

中午刚吃过午饭,周洋跟他爸父子俩便提着酒上门来请人。

因为冬月二十八的时候,便是他接媳妇儿进门的日子。

虽然二十八才算是是正席,但一般二十七就客人就会开始上门。

所以在前一天,主人家就要开始把事情忙活起来。

别看当时张安结婚的时候没怎么忙,但在结婚前,张建国带着张安就先挨家挨户把人给请了。

在村里摆席,首先要请的就是负责后厨的大厨,毕竟要负责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可不算是小事。

请了人以后,还得跟人家商量,准备怎么操办,家里有什么,需要买什么。

原本周洋自己就是个厨子,但这次是他自己结婚,总不能让他给自己抄办吧。

所以这次他们家请了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