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石磅(2 / 3)

加入书签

里摘上几颗栽秧泡,那里摘上几颗白梦。

这个季节,山上的野生浆果开始多了起来,水边走几步就能看到。

因为张安沿着河沟往上走,这一带大多都是水田。

有河沟的存在,只要不是大旱的年景,这些田里都不会缺水。

所以村里的稻谷产量,也不单单是靠大河边上田坝里的水田。

还有村子后面,这些后沟旁边的梯田。

沿河往上没走几步,张安便看到旁边盛开的刺梨花上,有好几只土蜂子。

张安走近以后,它们好像能感觉到张安一样,飞过来落到张安的肩膀上。

看得出来,这几只土蜂子是张安家养的那几箱。

张安知道蜜蜂采蜜飞得远,但没想到自己出门还能遇到自家人。

刺梨在长箐这里非常多,到处都有。

田坝里,山地上,林子里,随处可见。

从前段时间栽秧的时候,刺梨就已经开始开花。

到现在已经有好些花儿谢了,结上了刺梨。

也有一些刺梨树上,才刚刚开始开花。

等到七月中旬以后,这些刺梨会慢慢成熟。

到时候孩子们会去摘了当野果吃,大人们会摘上一些,回家切开晒干,用来泡酒。

今年张安打算摘上一些,到时候家里泡上一坛子刺梨酒。

张安一个人走,脚程比较快,没花上多少时间便到了水井冲的林子里。

这片山里,因为泉眼比较多,一直往外冒着泉水,所以就被大家叫做水井冲。

有的泉眼比较大,流出来的水都已经淌成了一条小水沟。

而有些泉眼较小,只能看到它们有水冒出来,附近的地面上湿漉漉的。

当然了,这里还有好些看不见的泉眼都埋在地下。

长箐村后的那条河沟里,有一半的水量是从远处的山上汇集而来。

而另一半的水源,便是这些水井流出来的山泉水。

正常的时候,整个夏秋季节它们都不会断流。

一直到秋末以后的枯水期,它们的出水量才会变小。

在张安脑海里好几十年的记忆中,这些山上的泉眼只断流过两次。

而那两次,都是因为天气大旱。

很多泉眼可能断流过后,即便是再发水,也不会再出水。

而水井冲的这些泉眼,虽然经历过干旱,但等到发水期以来,它们又继续流出水来。

可以说,它们一直在滋养着长箐这个村子。

从科学的层面来说,可能是因为大河的存在,这里已经单独形成一个水域。

只要大河不断流,这附近的水域也不会直接干涸殆尽。

张安走进林子里,只有几声“呱呱呱”的叫声传来。

毕竟石磅这些家伙不喜欢白天活动,这会儿还缩在石头底下,或者岩石缝里呼呼大睡呢。

白天能听到它们的声音都已经不容易了,这还是因为这片林子里的树比较多。

所以周围的环境比较阴暗,所以才会有少数几只出来活动。

不过到了晚上天黑,它们就会睡醒,到时候都会跑出来开始觅食。

这货的声音大的离谱,通常隔得老远就可以听到它们的声响。

所以很多人抓石磅,都是半夜半夜三更打着电筒出来活动。

因为它们的叫声,不怕找不到它们在哪里。

比如张安这会儿,就顺着刚刚的叫声寻了过去。

最后在两块大石头中间,看着一只石磅正在吃着刚刚落下去蚂蚱。

眼前这只有个三四两大小,已经算得上大货,不过张安并没有动手抓它。

这些家伙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在张安的认知里,仅次于娃娃鱼。

它们喜欢生活在有水的林子里,尤其是水质好的深山老林。

水质稍微差一些,它们就活不下去,所以这玩意儿可以说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

故而又有着“山泉活人参”的名头。

正因为如此,它们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鲜美。

论营养,牛蛙都要逊色石磅一头。

而且牛蛙是引进的外来货,而石磅,则是咱们国家土生土长的物种。

生在大山里,张安小的时候就吃过不少石磅肉。

张安还记得,小时自家爷爷还在的时候,抓到最大的石磅足有一斤多。

当时放着猪油蒸上这么一只,张安一个人吃不完。

听着林子里传来各种虫鸣鸟叫的声音,张安找了个有石头的高处坐着。

虽然这些声音有些吵闹,但张安却觉得非常安宁和惬意。

在山上待了半饷,张安也觉得该下山回家了。

这山林里水汽太重,待上一会儿感觉还好。

但待的时间久了,湿气容易入体。

张安刚准备起身,突然瞳孔巨变,额头上冒了不少汗出来。

因为张安看到,自己面前的树枝上,盘着一条小青。

而且它距离张安根本没有多远,只要这家伙伸头滑翔,绝对能咬到张安。

张安这会儿有些不太敢动,想着要不回到空间里避避风头。

不过就在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