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京城收到信了(1 / 2)
京城。
晨阳初破,晶莹露珠泛着凉意。众大臣早朝已毕,纷纷步出皇宫。
国子监祭酒曾大人正与两位同僚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行至宫门口。
曾大人一眼瞥见自家府上管家与赶马小厮并肩而立,二人脸上皆现焦急之态。
他心下一紧,暗自揣测莫非府中有事。
他面色微变,忙向两位同僚拱手告辞:“冯大人、杨大人,本官家的马车已至,就此别过。”
言罢,步伐中隐带一丝急切,快步走向自家马车,一脸肃穆问道:“曾伯,你怎亲自来了?可是府中出事?”
曾管家不敢有丝毫懈怠,趋前小心凑近曾大人耳畔,轻声低语:“大人,老太爷传来一封加急信件,送信之人言此信只能由大人亲自阅览,夫人难以作主,故遣我前来相告。”
“回府!”曾大人语气严峻,与曾管家对视一眼后,二人一同登上马车,匆匆赶回府邸。
曾府内,曾夫人心急如焚,双手紧攥着手帕,焦虑不安地在府门口来回踱步。
她担忧是公爹遭遇不测,心中忐忑难安。
当她见自家老爷自马车上下来,当即快步迎上前。
“老爷,你总算回来了!”曾夫人激动高呼。
曾大人毫不犹豫伸出手,紧紧握住自家夫人之手,眼中满是关怀:“夫人,清晨寒气甚重,怎不多添一件衣裳?”他柔声询问。
曾夫人轻轻摇头,满脸忧色。
“老爷,我无妨,你还是赶紧去瞧瞧公爹信中所言何事,信我已让曾大放在你书房的案几之上了。”
他轻拍夫人的手,点头应道:“我知晓了。”随后扭头对夫人身旁的方嬷嬷道:“方嬷嬷,扶夫人回屋。”
“是。”
随后他熟稔地走向案几,拆开信封,仔细阅览起来。
片刻后。
“什么?”书房内传来一声惊呼,曾大人猛地从椅上弹起,手中信纸飘然落下,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光。
“来人!备马,本官要即刻进宫!”他高声吩咐,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皇宫,御书房】
灯火辉煌的御书房中,皇帝正在享用早膳。
一名太监匆匆而入,轻声禀报:“陛下,国子监祭酒曾大人求见,言有急事。”
皇帝放下筷子,接过帕子擦拭嘴角,沉声道:“宣他进来。”
曾大人身着官袍,匆匆步入御书房,神色凝重。
曾老乃皇帝未登基前之师,二人情谊深厚,故而皇帝对曾老之子多了几分耐心。
皇帝自餐桌旁起身,移至议事桌旁,示意曾大人起身说话:“曾卿,这才下朝没多久,你这是何事如此匆忙?”
“参见陛下,臣确有要事禀报陛下!”他跪拜行礼,声音急切。
曾大人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乃是一幅精致丹青,画中女子虽着粗布麻衣,然眉宇间尽显不凡气质。
“陛下,此乃臣之父所绘,陛下请看,画中之人是否眼熟?”曾大人呈上画卷,语气激动。
皇帝好奇接过画卷,仔细端详,待看清画卷之人后眉头微皱:“与太后年轻时容貌相似,然气质有别。”
看完画卷,皇帝抬眸问道:“爱卿拿此画与朕观之,何意?”
曾大人道:“陛下,画中之人今年正值摽梅之龄,与二十年前失踪的公主殿下年岁相同。”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片刻惊喜与激动,然看向曾大人的眼神锐利起来:“曾卿,你可知晓你在说什么?”
曾大人瞬间汗出,赶忙将老父亲信中所言道出。
“陛下息怒,臣之老父亲信中所言,画卷之人于二十年前为一对农户夫妻所救,当时她年仅五岁,周身所穿据悉乃丝绸之衣。因受伤失忆,已不记亲生父母为谁,那对夫妻无子,见其可怜便收养之。农户家中虽贫困,然对她甚是疼爱,犹如亲生女儿。”
……
皇帝耐心听完曾明所述诸言,陷入了沉思。
太后年事渐高,近数年来因思念失散多年的皇妹而郁郁寡欢。
若此事确凿,太后的心结或可解开。
皇帝沉思片刻,心中已信了几分,道:“若真如此,曾家的功劳可大了。”
曾明闻言,也有些激动。
老父亲怕就是为了曾家功劳才如此着急传信回京。
皇帝批阅完奏章,已是深夜,想起画卷之人,难掩喜悦,携此消息匆匆赶往太后寝宫。
邓太后见皇帝此时来访,心中不免诧异。
“皇帝深夜前来,可是有何要事?”太后轻声问道。
皇帝上前几步,握住太后之手,眼中闪烁温柔光芒:“母后,儿臣有一喜讯告知于您。”
太后见皇帝神情,有些诧异。
她这皇儿登基近二十载,从未如今日这般春风满面。
“看皇帝你这般喜色,可是有妃子有孕了?”
不怪邓太后有此想法,实乃她这皇儿子嗣不丰。
后宫虽有三千佳丽,然皇子仅两位,公主三位。
皇帝神秘摇头。
见自己未猜对,邓太后愈发好奇。
非是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