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苏祠(2 / 2)

加入书签

他相处都很舒服。

这画风大家是不是有点熟悉啊?没错,上到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小乞丐裤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苏轼也是这样的人。

可见家风对后代的影响有多大,

苏序还具有爱心,且脑子活络,点子特别多。

比如到了稻米丰收之年,苏序会把稻米换成价格低廉的粟米,没剥壳的那种。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储存于地下,可以放好几年。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然而过了几年以后碰见了灾荒,百姓们没吃的,苏序就把存下的粟米拿出来分给大家解燃眉之急,并且不收一文钱。

苏轼为啥会有一副菩萨心肠,且极有办法解决现实问题,到处温暖人间,这都跟爷爷的作风一脉相承。

除了言传身教外,苏序对后代的培养方式也与众不同。

苏洵有两个哥哥中了进士,苏序对他们从小就管教甚严,但唯独对不爱学习只爱游山玩水的苏洵,却十分的放纵,几乎不怎么过问。

周围人都很不解,屡屡追问。苏序则是笑着回答,从来不担心老三的学业。他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不得不说,苏序看人很准,知道什么人适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人又适合个性化培养。”

草莓奶糖:好家伙,这真是进士批发啊。

知道古代进士有多难考的老祖宗们更是倒吸一口凉气,苏洵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儿子都是进士,那他家岂不是一门四进士!

许多考生人都麻了,不是,考进士这么容易吗?怎么他们说起来就跟吃饭喝水一样?

苏轼/苏辙:啊?进士?那不是有手就行吗jpg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