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工地出事了(1 / 1)
“啥?这家伙搞的集体合作社,还上了《人民日报》?”
众人齐齐被镇住了,不敢置信,惊叹不已,立刻围着报纸看了起来。
北冰洋也上过一次报纸,《燕京日报》,那是1963年5月。
记者报道了消费者对北冰洋汽水容易跑气问题的不满。
随后,工厂在采购过程中,把瓶身和瓶盖的规格重新进行了统一,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工人兄弟们,我们是集体合作社,不是走资的私营企业,”
等大家看完了,林正军高声道:“实在是大队太穷了,才不得不经营集体副业!报纸上都写了,在没开办合作社之前,我们大队有个社员家里三个孩子只有一条裤子穿,女孩子嫌丢丑,都上吊自杀了!”
“再说,这些年,依靠工农业剪刀差,依靠统购统销政策,城市从农村赚了多少便宜,从农民身上多少好处?”
“难道农民就该受穷吗?就该忍受市场垄断畸形的高价吗?连买个二手设备都要多掏钱?还特娘的有没有天理了!”
众人都被林正军这番话给镇住了,老半天没说话。
杨德龙却依旧很轴,戳在卡车前面,慷慨激昂道:“说一千道一万,你们这么干,就是不符合国家的政策,我坚决反对,想把车开走,就从我身上压过去吧!”
林正军讥诮道:“你刚刚三番五次地说,王高远是为了巴结领导,才把这批二手设备卖给我!”
“首先,我对此存疑,在我看来,王厂长是牢记工农一家亲,顾念着那浓浓的鱼水情,同情农民兄弟,是在支持多种经营和集体副业,支持农村改革,支持农村农业的发展!”
“退一万步说,他就是巴结领导又如何?你以为他巴结领导是为了自己吗?在当今的体制机制下,和各级各单位搞好关系不是好事吗?你知道这种良好的关系,在关键时刻,能给北冰洋厂能给大家伙带来多少好处吗?”
林正军这话,当真切中了要害,大多数护厂队队员心态都动摇了。
王高远为人油滑了点,但他在任的这几年,厂里得到了各级的支援和帮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的发展。
要知道,国营厂之间乃至央企之间,在行政指令调动资源的计划体制下,在大锅饭的机制下,都存在着资源的竞争。
就那一锅饭,他多吃一口,你就要少吃一口,会拉关系搞来资源,那就是一种能力!
当下就有几个护厂队队员不想管了,拉着杨德龙道:“杨指导员,要不咱们算了吧,人家说的也不无道理!”
“是啊,王厂长要养那么几千口子,当真不容易,咱们这次就配合他的工作吧!”
杨德龙一把甩开众人,情绪越发激动了,指着自己那条瘸腿,高声爆吼:“你们知道我这条腿是怎么瘸的吗?”
众人眼神微颤,默然不语。
“76年7月大地震,厂房眼瞧着要塌了,我担心咱们的机器设备被砸坏,和工友刘松林孙爱红,冒着生命危险去拖机器设备出来,我们抢救了十几台设备,当再一次进去抢救脱核机的时候,没想到余震爆发了……”
杨德龙双眼突然沁出泪水,道:“他们俩当场活活砸死了,我命好,只断了一条腿!”
他指着那些机器,颤声道:“那些机器,大到一个电机小到一个螺丝,都是我们用血汗攒出来的,也沾染了刘松林孙爱红的鲜血!”
“大家伙知道为什么我们当时愿意为了抢救机器设备拼命吗?”
“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为国有资产拼命,那机器设备是属于我们全体老百姓的,那就是为了我们自己拼命,机器设备,真的太宝贵了……”
“我相信,哪怕我受伤,也有国家给我看病,哪怕我死了,那我也是劳模也是烈士,我的儿女都有人来养来照顾……”
林正军不知道该如何评判杨德龙这番话。
集体主义这四个字,对杨德龙来说已经深入骨髓了,从杨德龙的角度来看,他的所作所为似乎也合情合理。
林正军无奈极了,把宋芝兰拉到一边,笑道:“宋局长,要不算了,您帮我联系一套全新的设备吧。”
“那可贵不少啊!”宋芝兰轻声叹息。
“全新设备,用的年限更久。”
林正军道:“另外,你千万别责备杨德龙,国家和社会需要他这样的人!”
“正军,你的胸襟令我钦佩啊!”
宋芝兰点点头,而后走到杨德龙身边,道:“杨德龙同志,你这种讲原则,积极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值得我们在场的每一个同志学习,这批二手设备我们不要了,你们自行处理,卖给物资收购站吧!”
杨德龙愣了愣,没想到林正军和宋芝兰真放弃了。
宋芝兰又和王高远握握手,道:“王厂长,对杨德龙这种以厂为家的同志,一定要加倍爱护,我们先走了!”
王高远老大不好意思:“唉,真不好意思,让您和正军同志白跑一趟,晚上我设宴,向你们道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