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明王招安(1 / 2)

加入书签

李灵运振作了精神,也让山里重新焕发了喜气。

张煦在操持过黄三丫的丧事后,自知没有颜面住在村子里,于是平日里都住在镇上。

不过,他每隔一月会回来一次。

将黄家的院子清扫打理,也不居住,然后再趁夜离开。

乡里乡亲没少在背地里骂他“不孝”,这在科举考试中是大罪。

胡秀才知道压不住这事,更不是不敢与李灵运撕破脸,只得放弃了让女婿考童生的路子,转而让他一心一意在书法上钻研。

若是能把这一门本事给学精了。

前途同样是不愁的。

……

两年过去。

李灵运也过了不惑之年。

其间,他收到了拜火圣子的一封信,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他知道了袭击之人的打扮。

那人的性别不明,面上罩着白虎鬼面,身披制式古老的甲胄。

不过,这次的消息并不是拜火圣子调查出来的。

而是因为这幕后之人同样袭击了密教“胎藏部”的圣地,并且将他们这一脉世代保存的“象雄天珠”给夺走了。

这是密教太上所留的另外一件信物。

再加上早就失窃的“琉璃光宝”,意味着那人已经达成了开启太上传承的条件。

于是,本来还处于敌对关系的“金刚部”与“胎藏部”暂时放下成见,结成友盟。

拜火圣子作为牵线之人,是这三方同盟的见证者。

他们共同调动力量,全力追查神秘人的下落。

李灵运知晓了这事,也不得不佩服起这幕后之人的能耐,竟然能以一人之力就促成了西域的局部休战。

大元之内,这两年的形势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先是西南的李外之争到了尾声。

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因为李党与外党的纷争仍在进行,但作为当事人的“李行俭”和“李银勋”二人都在过去的两年里,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奇死去。

同时,除了李党与外党之外,还有一股第三方的势力崛起。

为首者正是思州都督李胡。

他有定北大将军燕守战出面支持,得以拉拢了三位两不相帮的军府都督,成为置身事外的势力。

再加上这两年的内战。

不仅把平西军休养生息多年的成果给掏空,而且还给了蛮族兴风作乱的机会,惹得百姓苦不堪言。

西南百姓与不少军中士卒,已经开始反对这种没有意义的内耗。

再到外部,反王们这些年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经过两年的周旋,原本的十八路反王只剩十路,其他的全部死于雍军的血腥围剿中。

但雍军也没有讨到好处。

他们这些年的壮大,本来就已经引起了部分朝中势力的忌惮。

再加之雍王取胜心切,又说动镇南大将军“上官庆”出兵协助镇压。

这事情经过亲信之口传到天顺帝那里,就成了雍王想要自立的铁证。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没有功劳暂且不说,还惹了一身骚!

雍王有口难辩,也想要尽快结束这西南的乱局。

在这个节骨眼上。

反王之中出了一个叛徒。

——正是朱平安

他暗中对雍王的心腹表达了接受招安的意向,正赶上雍王想要置身事外的时间点。

他需要一枚可以改变西南局势的棋子。

在李胡面前能说得上话的朱平安,无疑符合这个条件。

而且,他本人的归顺,对雍王而言还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政绩。

既可以证明雍军平叛的成果,同时也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义军的声势,给了雍王继续“养寇自重”的理由。

双方一拍即合。

雍王替朱平安压住心有不满的镇南军,并且还给他在镇南军的治下争取一块地盘。

相应的,雍军与元廷可以经由朱平安控制的区域,介入西南的战事。

扶持目前尚且保留兵力的第三方——以李胡为首的中间派,接管平西军的地盘,着手恢复治理与镇压蛮族。

人在京师的天顺帝看到这个方案,在与群臣商议之后,也是选择答应了下来。

不然,任由西南再这么乱下去。

蛮族入侵是小事,假如平西军的统治彻底被推翻,极有可能会让西南也产生几支势力庞大的义军,令得当前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天顺二十五年,秋。

朝廷的使者抵达思州,李胡在几位同僚羡慕的目光中,直接越过“军府总兵”与“三镇指挥使”,成为了新一任平西大将军。

而剩下的李党与外党。

朝廷从中这两党里各取一人,给了一个“三镇指挥使”的官位作安抚。

最后的一个“三镇指挥使”,是由雍王的人担任,作为他平息风波的酬劳。

而“军府总兵”,天顺帝选择空降了一位朝中大臣。

这算是他在回收兵权上的一大建树。

至此,平西军中派系林立,哪怕李胡这位大将军也要受到掣肘,短期内是不用担心他们做大的问题了。

另外一个在这次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