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十八路诸侯讨董(1 / 2)
正月十五 兖州陈留郡酸枣县
人马鼎沸,十八路诸侯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骁骑校尉曹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扬、长沙太守孙坚、徐州刺史陶谦、广陵太守张超、北海相孔融、泰山太守刘备,各自领兵数千至数万,齐聚这座兖州的小县城。
骁骑校尉曹操一身戎装,站在众人之前,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诸位,少帝刘辩之死,是董卓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今日,我们关东诸侯齐聚于此,誓要为少帝复仇,为天下苍生讨回公道!”
袁绍站上高台,挥手说到:“孟德所言极是,董卓害死少帝,罪不容诛,我等必定要诛杀此贼,以安天下!”
孙坚的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说得好,董卓的暴行已经触怒了天地,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这个国贼。”
此时,一位耳朵很大、手臂极长地白面男子站了出来,正是泰山郡太守刘备。
在这个因吕布而改变的三国时空里,刘备的际遇比历史上要好一些。
自三兄弟鞭打督邮、弃官而逃后,便投靠了大将军何进麾下大将毋丘毅,随其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灵帝驾崩后,毋丘毅向何进力荐,终使刘备荣任泰山郡太守。
刘备掩面而泣,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悲痛:“汉室四百年基业,断不可毁于董贼之手!我刘备虽不才,愿率一万泰山军为先锋,替先帝报仇血恨!”
公孙瓒、韩馥、孔伷、刘岱等诸侯也纷纷上前,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如同海潮一般汹涌澎湃。
“我等愿与诸公共赴国难,誓死讨伐董卓!”
后将军袁术上前说到:“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我们关东联盟必须选出一位德高望重、能服众的领袖,才好统领众诸侯讨伐董卓。”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现场陷入一片议论声之中。
东郡太守桥瑁提议道:“渤海太守袁绍,家世显赫,且有平定黄巾之功,可为盟主。”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只有袁术一脸阴沉的怒视桥瑁。
袁绍立于众人之中,气度非凡,谦逊地推辞道。
“绍何德何能,怎敢窃据盟主之位!诸位还是另举贤能吧。”
曹操见状,也出声道:“本初之德,众人皆知。今日之事,非本初莫属,本初就切莫推辞了。”
最终,在一片推崇声中,袁绍被正式推举为盟主。
袁绍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对众人说道:“孟德首举义旗,其人智勇双全,可为副盟主。公路兵多粮足,又善于筹谋,联军粮草可由公路统一调配。”
众诸侯没有异议,纷纷表示同意。
随后,众诸侯在袁绍和曹操的带领下,进行了庄重的会盟仪式。
他们歃血为盟,立誓要诛杀董贼,为国除奸!
当天下午,袁绍在帅帐内,与众诸侯商议着关东联军的战略部署。
他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指点江山,沉声说道。
“诸位,我们关东联军总兵力已超过四十万,兵合一处显得太臃肿,今日,我将作出安排部署。”
曹操站在一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盟主,我等皆听候调遣。”
袁绍接着说:“我们先在此休整,三日后将兵分两路,南路军由后将军袁术将军统帅,孙坚、张超、孔伷、桥瑁、刘岱以及袁遗等军队随行,总兵力十三万。你们将借道颍川郡,以孙文台将军为先锋,攻击寰辕关,直扑洛阳。”
袁术大喜,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遵命,定不负盟主所托。”
袁绍又指向地图上的另一条路线:“剩下的诸侯,包括我在内,将集中在中路,总兵力近三十万。我们将沿黄河西进,攻击虎牢关,进逼洛阳。”
众诸侯纷纷点头,对袁绍的安排部署没有任何异议。
袁绍最后强调:“此战关乎大汉的兴衰,关乎天下苍生的命运。诸位,让我们同心协力,一举铲除国贼董卓!”
“齐心协力,共除董贼!”
“齐心协力,共处董贼!”
各路诸侯们纷纷响应,帅帐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洛阳城 相国府议事大厅内
董卓坐于上位,他的面容沉郁,目光扫过下方的部将们。
李儒、李傕、郭汜、华雄、徐荣、养血、郝萌、吕布、胡赤儿、张济、范畴等一干将领,各自端坐,神情严肃,等待着董卓的发言。
董卓沉声说道:“袁绍、曹操联合关东诸侯,在酸枣结盟,其势汹汹,意图不轨。诸位,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傕率先发言:“相国大人,关东诸侯虽多,但人心不齐,不足为患。我军兵强马壮,只需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便可令其不战自溃。”
郭汜随即附和道:“李将军所言甚是。此外,我们还可以派兵断其粮道,使其军心动摇,不攻自破。”
徐荣沉思片刻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智慧:“主公,关东联军虽众,但长途跋涉,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