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度支奏议(2 / 2)

加入书签

道。

崇祯转过脸,用手擦拭眼泪,“你就安慰我了,什么千古明君,朕是不敢奢望了,若是能让大明国祚延续,朕已经谢天谢地了!”

陆延沉思片刻道:“陛下,如今大明之困,说到底还是没钱。”

“你说得对!”崇祯一拍桌子。

“生钱之法,不过开源节流。”陆延道。

“市舶司倒是个生钱的好法子,然而这钱便是翻上一倍,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崇祯沉声道。

崇祯掏出一本册子,拍在桌子上,“继之,你看看,这东西朕天天看,但一看就是一宿睡不着觉啊!”

崇祯拍着桌子,十分激动,唾沫子乱飞。

陆延接过册子,才发现是毕自严上呈的《度支奏议》,其中写到辽东军饷500万两,而其余边军军饷定额是2948万两,这还只是边军的军饷,还没包括内地各卫所。

而且,陕西那边还数次要求提高拨款。

杨鹤心里苦啊,让我去平乱倒是给钱啊,不给钱怎么招抚,怎么赈灾!

杨鹤虽然不知兵,但还是知道陕西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没钱!

还有各地藩王的俸禄,比如山东一年的税赋收入才65万石,但却是需要供养鲁王、汉王、德王、衡王等藩王,下面还有大小郡王、镇国将军、奉国中尉等等宗亲,一年俸禄便要130万石!

各地情况即便都是如此!河南、陕西等地皆是如此。

朝廷还要从其他地方拨款供养宗室,这些年没钱开始拖欠,而崇祯上位之后,干脆不给了,已经欠了好几年宗室的俸禄,搞得那些藩王一直写信哭穷要钱。

但实际上那些藩王,郡王个个富得流油。除了分封之时皇帝赏赐的田地,这些藩王可没少侵吞土地。

便说山东,超过六成的土地都在亲王、郡王名下,这些田还不用纳税!

加上那些大户逃税漏税,平民挥洒投献,朝廷能收上税赋就有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