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 / 4)
崔瑜的质问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尖刻如刀。
——三十万两买他儿女的一条命, 为奴为婢、任打任骂,卖不卖!
他怎么能说出这种话……他怎么敢!!
理国伯额上青筋暴突,若非还在御前, 他早已一拳砸过去——却发现自己无可回答。
说“不卖”, 也不能反驳这是利用权势逼迫。
若说……“卖”,岂非更证明了他的确仗势欺人,身处类似境地, 连自己都不能反抗?且他怎么说得出口!
“崔御史让我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自己却会东拉西扯!”理国伯只能反问, “不是在说沈家之事,为何要扯到我家儿女身上——”
“理国伯。”此时,皇帝开口,“你的孩子是孩子, 人家的孩子, 也是孩子。”
理国伯闭了闭眼。
他只能将额头抵在大殿冰凉的砖石上, 哀求道:“陛下——”
“传人证上殿吧。”皇帝下命。
“传人证上殿——”
数个太监飞跑出殿, 至宫门寻人。
证人片刻即至。
殿中几乎所有臣子,皆不禁侧首看去。
崔瑜和理国伯自然也向后看。
最前是沈相清,他身旁是被绳子捆着双手的顾六。后面还有七人, 分别是沈家当年邻居两人;沈父同窗一人、学生两人;还有当年在衙门办理沈氏身契的小吏一人;沈家附近药铺掌柜一人——现已是须发花白年近七十的老翁了, 因面圣,他未敢拄拐,只被旁边两人搀扶着进来;共是九人。
没有纪明遥。
崔瑜着实心口一松。
九人入殿,皆只盯着足下, 不敢向旁多看一眼。
待太监停下示意, 九人便一同跪拜行礼, 叩首高呼:“陛下万岁!”
“都平身吧, 不必惊慌。”皇帝温声道,“传你几人入殿,只为知晓当年真相,朕问什么,你们只答实话就好。”
九人便又叩首谢恩,稀稀落落站起来。
“谁是沈相清?”皇帝先问。
“陛下,草民便是沈相清!”他忙把头压得更低。
“当年理国公府买你长姐,是怎般情形?你不要怕累赘,从头说来。”皇帝命。
“是!”沈相清深深呼吸。
他便说道:“仁圣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草民的父亲去世。那时草民的大哥十八岁、草民的长姐十四岁、草民十岁、还有二妹五岁、三弟才出生不久。草民的母亲又因父亲去得突然,且才生了三弟,身体不安,卧床不起。”
“不过半个多月,才办完父亲的丧事,十月十五,忽有人来家里,找了大哥出去。大哥去了半天,回来就在娘床前哭,说理国公府的老爷看中了姐姐,要买姐姐走。出价足有三千两银子。”
“草民一直记得,当天大哥和母亲商议到深夜,最后说的是:再求求理国府的管家,能不能别买姐姐。家里今后虽然艰难些,可也没到卖儿卖女的地步。国公府的老爷想买人,又不只缺姐姐一个。又怕姐姐生得太好了,国公府不肯放手,家里不肯,得罪了人,以后更难过。母亲哭了一夜。因母亲是从前、从前……治国公府的丫鬟,知道国公府的手段,所以比大哥更怕。”
在大明殿上、陛下面前,说起几十年前因谋反抄家处斩的治国公府,沈相清到底惧怕。
稍停了停,没人呵斥他,他方继续说道:“可第二天,还没等大哥出门求人,理国府的管家顾六就又来了。顾六直接见了母亲,说他们老爷是诚心买人,光身价银子就肯出三千两,以后更是亏待不了姐姐。又夸姐姐是天仙一样的模样,只要家里舍得,就必然有大运道。母亲求顾六开恩,说家里舍不得卖,求他再寻别家去。顾六笑了几声,没答应就走了。”
事关姐姐的公道,他该用提着脑袋的心谨慎小心——可沈相清忍不住怒视顾六!
顾六深深弯着腰,冷汗已在脚下砸成一滩。
“草民等不知顾六是什么意思!”沈相清拼命保持声音稳定,“家里怕了一会,大哥出去给母亲买药。但大哥回来,却说掌柜的不给他卖药了!”
那快七十的药铺掌柜“噗通”又跪下了。
皇帝便先问他:“高莆,当年你为何不肯再卖药给沈家?”
“回……回陛下……”高莆颤巍巍磕头,“那天,突然有穿绸缎皮袍的管家来,说草民若再敢卖药给沈家,就……理国府就让草民,再做不成生意……”
他怕得掉泪:“草民人微力小,开一个药铺养活全家,实在不敢、不敢和国公府相抗,草民不是有意要害沈家……”
顾六到底两腿一软,瘫在了地上。
理国伯早已将牙咬出血气。
皇帝命:“送这老人家去偏殿歇息。”
两个太监忙把人架起来出去。
皇帝命沈相清:“你继续说。”
“后来,大哥跑遍了城南,又跑去城北才买着药。”沈相清狠狠抹了把脸,“当天晚上开始,每隔一个半个时辰,就有人在墙角弄出动静,装鬼吓人,全家都不敢睡。”
“第三天,顾六没来。大哥也不知能去哪寻人。第四天,家里一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