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生坎坷的北宋词人柳永何以让人深深感念?(1 / 2)
若说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婉约派词人,非柳三变柳永莫属,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这位出生于公元984年活了69岁的一代词家,原本来自官宦世家,父亲叔叔大哥二哥都是进士,自己也才情过人,乃景佑元年恩科进士,却一生坎坷不断,死时一贫如洗,据说还是歌妓谢玉英、陈师师等人凑钱操办才得到安葬"入土为安"的。
不过,尽管柳永一生潦倒落魄,却因超脱的"奉旨填词",拥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深远影响力,死后还因歌妓在清明节争相前往墓地祭奠,赢得古时热闹一时的"吊柳会"风俗。还因年过半百得圆入仕愿望,有了半生流离仕途"可歌可泣"的人生传奇。
这是何故?原来这与柳永时也命也的悲情人生不无关系,让人唏嘘不已。
一、受原生家庭和发妻倩娘影响
柳永的父亲柳宜,博学又有经世致用之才,当过全州通判、扬州知州、工部侍郎等职,但因是南唐的降臣,常感念南唐后主李煜,钦佩其才情,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柔弱的气质和婉约的文风。不过,一辈子活得胆战心惊,十分小心翼翼。
柳宜过世后,柳家旋即中落。不久,柳永的母亲刘氏也离去,挚恋的结发妻子倩娘又死于小产,夫妻恩爱的时间不过三年时光。连番的变故致使才情过人的柳永,一生也未能走出原生家庭和爱人带来的双重影响。
自幼天资聪颖小有名气的柳永,最先的名字叫柳三变,幼时所作的《劝学文》就以"犀利"著称,其中的"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还广为传诵。后来柳永随叔叔柳宣从父亲任上返回老家福建崇安,所作诗《题中峰寺》,其中的奇句"借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更是再放异彩,由此赢得"神童"之誉。
但父亲过逝后的家道中落,还有爱妻的不幸离去,使得天性不羁的柳永年及弱冠后的人生路更加随心率真,既渴望入仕建功立业一展才华,又放浪形骸纵情于烟花柳巷留连花丛。这从他《乐章集》不少慢词字里行间有倩娘身影的印痕便可看出,可见影响之深!
二、受四次科考落第及"奉旨填词"的影响
咸平四年,也就是1002年,18岁的柳永走出武夷山,欲到京都参加礼部考试,因路过杭州沉醉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自古繁华",便滞留于此,忘情于听曲买笑的风流场所近两年时间。
那首有名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便是这一时期所写,柳永以此词拜谒知州孙何,但没啥反响,却意外得到市井歌女们竞相传唱,一时名噪江南。
走红的柳永也就草率地放弃了及时进京城赶考,索性趁年轻云游四海"潇洒走一回"。于是,自1004年至1007年,柳永"仗剑天涯"时期写下了流连苏州的《双声子》"晓天萧索,断篷踪迹,朱兴兰棹东游"以及感怀扬州的《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等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玩兴过后,直到公元1008年,24岁的柳永才回转过来到京都参加科考,颇自信满满地以为在大中祥符二年的春闺考试中"定然魁甲登高第",哪知意气风发写尽大都市灯红酒绿的《长寿乐平调》《倾杯乐仙吕宫》等词被宋真宗不喜,斥为"属辞浮糜"。否定之下,柳永哪还能中榜?自然是败兴而归。
疏狂之下,柳永愤而创作有名的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吐槽了一句"忍把浮名,试了浅斟低唱"。然,就是这不满的牢骚话,被后来的宋仁宗看见,直接将他纳入黑名单,有意"封杀":既然你态度不端正,那就"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由此,后又连续参加三次科举考试的柳永,次次落榜。失望之下,柳永便自嘲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转而离开京都游走江湖,混迹于花街柳巷,从此以"填词"为生,醉卧红颜,为青楼女子发声,为她们代言。
告别虫娘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及表达羁旅行役之情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代表作就是他这一期间写下的,使得他更加声名鹊起,有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热度和广度。
只是,柳永这些高质量的词作主调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悖,上流阶层对他还是不齿,不屑与他为伍。
三、受时也命也的入仕变故影响
所幸在1034年,50岁的柳永迎来转机,因宋仁宗开恩科放宽了录用历年落榜士子的尺度,柳三变又更名柳永,这一回柳永不受"封杀"影响终于上了进士榜,不久得授睦州团练推官。
实现入仕愿望的柳永便有了后半生当上公务员的传奇经历,但遗憾的是,因各种意外导致柳永屡遭排挤还是难入朝堂。
要说柳永能力不够,不受百姓爱戴还真说不过去。无论是他53岁时调任余杭县令,还是55岁后转岗晓峰盐监、泗州判官,都政绩突出,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所作的《煮海歌》为民请命,还赢得一片欢呼。
但即便这样,柳永依旧被搁置。原本在地方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