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南唐后主李煜到底有多愁?(2 / 2)
李煜是真情还是假意?不得而知。
大周后死后,李煜马上迎娶了小周后,19岁时就册封其为皇后。两人婚后竟更加珍爱,相约白头偕老。
公元975年,小周后随被俘的李煜入宋都开封,屈辱地受封为郑国夫人,被赵光义垂涎。阴毒的赵光义称帝后,公然强幸小周后,并令画师绘成《熙陵幸小周后图》收藏于宫中。
李煜为此悲伤地创作了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亦随之而去,死时年仅28岁。
大小周后英年而去,这个&34;愁&34;,应当是李煜本色人生最感伤的&34;愁&34;吧。
(四)千古词帝之愁
李煜的词现存世四十多首,他的词前期明显受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影响,词风绮丽柔靡,香艳妩媚。
如他描写宫庭生活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宫廷通宵歌舞的场景描述得声色豪奢、风情旖旎。
阴差阳错的是,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之后的阶下囚生活,让他深切地体会到国破家亡后的凄凉悲哀。他又不会像刘禅那样&34;此间乐,不思蜀&34;懂得自保,心中始终惦念故国,率直地表达出来,兼之宋太宗赵光义又蓄意凌辱他挚爱的小周后,更让多愁善感的李煜悲从中来,一改&34;花间&34;词风,转向直悟人生苦难无常,真正用血泪写下国破家亡后的凄惨之词,浓烈地表达了哀婉的意境,形成自己独有的清新婉致的词风,艺术感染力极强,从而奠定了李煜&34;千古词帝&34;的词坛地位。
如李煜降宋时,挥笔写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直抒胸臆,把南唐时的繁华和南唐亡国后的悔恨都真切地表达出来。
降宋后,李煜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这首词里,更是情真意切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形象地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感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外,他在《望江南多少恨》、《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等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里,含蓄深沉地道尽人生的失意惆怅和梦醒之后的悲痛、离愁。其中的名句如:&34;车如流水马如龙&34;、&3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34;、&3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4;等等广为诵读,流传至今。
于是,人们记住了&34;亡国之君&34;李煜,也记住了他文青的特质,还有他挚爱的大小周后。
尤其是李煜后期的词,无论是伤别伤情,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生动感人,突破前期浓丽雕琢的词风,一跃而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
从这些词里,字里行间透着李煜挥之不去的&34;几多愁&34;。
愁呀愁,愁白了头。谨愿南唐后主&34;千古词帝&34;李煜的这些&34;愁&34;,一江春水向西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