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观园抄检何以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1 / 2)

加入书签

因&34;绣春囊事件&34;,愚蠢的邢夫人借机向王夫人发难,以为可以出口恶气。盛怒的王夫人也罕见配合,欣然同意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提出趁夜&34;抄检大观园&34;的突袭建议。

这其实是王夫人顺水推舟反制邢夫人,拿她当挡箭牌,意在整顿&34;花红柳绿&34;的怡红院,撵走晴雯芳官等&34;轻狂&34;丫鬟,让林黛玉难堪,从而全盘否定贾母支持认可的&34;木石前盟&34;。

于是,这次杀气腾腾的大观园抄检,便在管家王熙凤带队、王善保家的督导下,颇有玄机的启动拉开。贾迎春的紫菱洲、贾探春的秋爽斋、贾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林黛玉的潇湘馆,以及贾宝玉的怡红院,都一一被翻箱倒柜,查了个遍。

可奇怪的是,薛宝钗的蘅芜苑却不在抄检之列。

这是何故?

抄检组给出的解释是:薛宝钗属客居贾府的亲戚,抄不得。

按王熙凤的原话,&34;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34;

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没意见,&34;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34;

由此,薛宝钗的蘅芜苑用不着抄检,自然一夜风平浪静,没被打扰。

但贾府的闲言碎语却不径而走,有认为这是王夫人的意思,要保护她的外甥女,不愿惹麻烦的王熙凤只得遵照执行;也有认为这是王熙凤的心机,她不想给薛宝钗自证清白的机会,有意逼她离开大观园。

后来薛宝钗见自己的蘅芜苑没有被查抄,第二天就以薛姨妈病了需要照顾为由,匆匆搬走了,就是明证。

这样看来,带队抄检大观园的王熙凤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看似讨好王夫人,假装维护薛宝钗,实则坚定地站队贾母,将林黛玉视为贾家人,让她得证清白,可以不被嫌疑理直气壮地客居贾府。

果真是这样的吗?

毕竟王熙凤以亲戚为由,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从公平的角度而言,是站不住脚的。因林黛玉也是亲戚呀,虽说她以孤儿的身份寄居在贾府,与贾宝玉有&34;木石前盟&34;的姻缘,也只是贾母支持下的默许状态,远没有达成定局,林黛玉并非事实上的贾家人。

但林黛玉的潇湘馆却在必查之列。因王夫人早就对林黛玉与贾宝玉亲密的往来十分反感,根本不认可什么&34;木石前盟&34;这样的天作之合,她内心当然是倾向于与自己妹妹薛姨妈的宝贝女儿薛宝钗联姻的:二宝的&34;金玉良缘&34;才符合她们的家族所需。

明白王夫人意图的王熙凤,本身就受&34;绣春囊事件&34;的影响,也就不敢多言,只得遵照王夫人的指令行事,否则交不了差,王夫人对她更会不满。

但如此大张旗鼓兴师动众&34;抄检大观园&34;,王熙凤本身是不情愿的,并非她不敢,实则那时的贾府暗潮涌动已显败落迹象,内部不宜内耗不止再起矛盾纷争。这样下去,贾府的彻底没落必然是板上钉钉。

探春姑娘就公开说出有名的&34;百足之虫,死而不僵&34;论断,&34;家里先自杀自灭起来&34;,岂不迅速&34;一败涂地。&34;

深晓这一道理的王熙凤哪能不明白当下的贾府更需要和衷共济,更应注重精诚团结,她原本希望邢王二夫人暗暗压下&34;绣春囊事件&34;,先维持大观园的安宁,待悄悄查出绣春囊的罪魁祸首后,再低调严惩。

这样,&34;绣春囊事件&34;造成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毕竟贵族之家百年望族贾府丫鬟婆子那么多人,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牵扯,是不宜将绣春囊这类不雅之物公之于众,哂给所有人看的。

更何况红楼群芳冰清玉洁,更不宜被&34;绣春囊事件&34;裹挟有毁声誉。多事之秋的贾府,低调谨慎处理&34;绣春囊事件&34;才是理性之举。

只可惜邢王二夫人头脑简单,只盘算自己&34;一亩三分地&34;的利益如何保住,哪管偌大的贾府整体利益受损不受损?被邢夫人激将的王夫人,根本想不到维护贾府的百年声誉,反在王善保家的挑唆下,利令智昏,同意发动一场损人不利己的&34;抄检大观园&34;行动。

在王夫人看来,这次将错就错的抄检,自己管理的大观园既不能让邢夫人看笑话,反过来可以将&34;勾引&34;宝贝儿子贾宝玉的晴雯芳官等一众丫鬟清理干净,借机向林黛玉施压,让贾母放弃支持&34;木石前盟&34;的念头。如此,就是最大的胜利。

在邢夫人看来,大观园出现了淫秽物绣春囊,显然就是王夫人治家不严,说明荣国府的作风建设很成问题。这样的丑事发生,王夫人难辞其咎,必须得有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如此,刑夫人也就出了口没能当家的恶气。

这就是邢王二夫人联合发起&34;抄检大观园&34;的内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