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怎么办?(1 / 2)
马未都点点头:“这话我赞成,他确实把握住了京味儿话本质,他作品里,常用反弹琵琶方式,借用习惯性语言,用调侃语句来躲避崇高,从而消解文学严肃,正经,刻板面目,这一点确实是他独有。”
杨明对王塑出名喜闻乐见,知道这厮脾性,不把文坛搅和个乱七八糟,他决不罢休。
王塑作品的语言风格,影响了一代人说话和写字的表达方式,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他的小说让很多老辈文人找不着北,明明是对非道德现象表示忧虑,他非说你是在建立道德理想国。
你要追求信仰,他说你弱智。你要呼唤精神,他说你先得解决温饱。你反对物质,他说你世俗……
闲聊时间过的飞快,不觉又到午饭时间,马未都邀请杨明去外面吃饭。
杨明摇头:“我还是回去吧,下午还要去东城找武天培,回去我也得准备一下。”
香江嘉德秋拍临近,杨明和老爸商量后,准备把仇英一幅清明上河图,和孙遥征卖给他的两件青铜器拿出来上拍。
限于国内古玩行业疲软的市场行为,香江嘉德拍卖会,吸引了琉璃厂众多古玩商店,基本都拿出看家物品上拍。
当杨明带着物品,来到东城港澳中心嘉德办事处时,发现琉璃厂国营,私人,很多经理,掌柜的都在。
旧香楼顾掌柜这次动了真格,拿出的拍品竟然也是件青铜器,还是带铭文的。
一圈下来,杨明发现,自己拿来的拍品属中等偏上,不差,但也排不上前几名。
荣宝斋这次拿出件赵孟頫书法作品,估计是新任经理托关系弄来的。
杨明自钱见宸离任后,没去过一次荣宝斋,现今荣宝斋那些当代画已经吸引不了他。
朱家溍曾经讲过,解放后美术界已经失去华夏书画传统,西方油画技法成为主流,包括传统画法也是工笔居多,匠气严重,传统写意国画韵味消失殆尽。
没有国学传统诗词功底,留白处连题写贴切诗句都不会,只会在角落处,写上年月日,签名盖章,这样作品何能被称为写意国画!
哪怕后来那些所谓的国画大师作品被炒成了天价,杨明已经知道,那些画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炒作而已。
武天培很忙,他根本没想到京城文玩界会这么捧场,想着只是一个例行秋拍,随便发了份邀请函,没成想竟引得众多国营老号负责人拿着精品物件,亲自过来。
嘉德京城办事处不大,负责鉴定的专业人士就两个,加上他也不过三个人。
一下午时间他忙的脚不沾地,连续鉴定几十块精品文玩,才擦擦额头上的汗,出来透口气。
他先到会客室和顾雅湘打了个招呼:“顾掌柜,您那件青铜器非常珍贵,您要是想现在出手,我可以直接给您联系潜在藏家过来接洽。”
顾雅湘呵呵一笑:“吴先生好意老朽心领了,只是……鄙店需要重振些名声,物品要是能上拍,最好还是上拍的好。”
武天培和顾雅湘握握手,匆匆和众多客人一一致意寒暄。
杨明一直待在会客室角落沙发上休息,这些天他太疲惫了,夜里就不能瞅见刘玉凤玉体,稍有接触就兴奋,造成的后果就是白天浑浑噩噩的没精打采。
武天培找到杨明,看他那副要死不活模样,微微一笑:“杨兄弟,佳人再好,也要注意修身啊!!”
杨明睁开眼,折身坐起来,叹息一声:“吴经理,您要再不现身,我就回去了,您电话里也不说清楚,早知道今儿来这么多人,就不过来凑热闹了,改天等人少过来多好。”
武天培坐下来叹息道:“意外,真是个意外,我没想到各位同仁这么捧场,让你久等,不好意思了。”
杨明身子往后一靠:“吴经理,一幅画,两件青铜器我拿过来了,您看完觉得如何?”
武天培点点头:“仇英的画非常棒,我们一致认为这幅画会成为众多藏家角逐对象,青铜器吗?我说实话,不如旧香楼顾雅湘顾掌柜那件好。”
杨明疑惑问道:“顾掌柜那件我见了,只是一尊三足小鼎,器物可不如我那两件大。”
武天培微微一笑:“顾掌柜那件青铜鼎有十二字铭文,器物虽不大,但珍贵程度吗……应该会大些。”
杨明一咧嘴:“有什么啊,不就铭文吗,我家也有一尊三足带铭文铜鼎,上面铭文字数达到二十多个字,我都不稀拿来,觉得器物忒小点儿,不霸气!”
说着话,把马未都那对赏瓶从茶几下拿出来,推给武天培:“这两件是朋友的,您捎带着拍卖了吧,账户还从我这里走就成。”
武天培打开看了看,回头招呼过来一个服务人员,交代他把手续办了,入库暂存。
看看一副浑不在意表情的杨明,武天培摇摇头:“杨兄弟……你说的是真的吗?要是真有……我倒是有兴趣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