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汉工业规模(1 / 4)

加入书签

“工业,乃国家之本,一个国家没有了工业,就像没有了灵魂。”

大汉宰相朱道发表自龙武四十年年初。

根据汉国最新的工业统计,单纯统计本土的工业产值,总计为一百七十五亿华元,换算成英镑也就是二十五亿英镑。

而如果算上大汉帝国海外的近七亿英镑的工业产值,整个大汉帝国的工业产值则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二亿英镑。

这个数字连续三年超过英国总产值,并且领先幅度,扩大至三亿英镑。

(去年英国工业产值为二十九亿英镑,比汉国少了三个亿。)

而按照大汉帝国内部产业人员的统计,随着海外殖民地的持续建设,以及每年几十亿华元的基建投资,消费增长,汉国的工业预计在未来,还将迎来至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年增长数据。

这個增长规模是相当恐怖的,按照欧洲工业增长最快的德国计算,整个德国平均下来的年工业增长也才百分之九点几,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类似西罗马,大英帝国,他们的年增长,基本都处于百分之八以下,偶尔有超出的年份,都可以算是投资超支。

而汉国之所以能够在保持如此大的规模的情况下,还能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建”。

大汉帝国庞大的国土和资源决定了,它要想发展工业,尤其是在外贸受挫的情况下,保持巨大的工业规模,只能依靠内部投资,其他东西都不管用。

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汉国总计投入了超过了一百五十亿的基建投资资金,平均每年五十亿华元。

这笔钱一部分是国债的直接投资,有的是地方贷款。

其中内阁国债规模已经到了九十亿华元之巨,地方债务也超过了六十亿华元。

用英国经济学家奥朗德的话说就是:

“这是一个债台高筑的帝国,一个依靠债务生存的世界帝国,我不能保证它什么时候因为债务破产,但我敢肯定,最后它一定亡于债务,过度的依赖债务,只会让汉国人走上一条和上帝完全相反的道路。”

事实上不止是奥朗德,就连汉国自己内部的人,对于越来越庞大的债务,都感到“忧心忡忡”。

一些帝国议会中的清流,几乎每个月都在上书要求控制债务。

但是回应他们的,只有冰冷却又残酷的三个字:

“办不到!!”

是的,在越来越依赖债务搞基建投资的大汉,想要结束这一切,要么结束天量的基建投资,缩小投资规模,要么获得一个更大的贸易市场。

很显然,这两点都不可能!!

也是在这样办不到的狂飙之下,汉国的总负债干到了一百七十亿华元,接近帝国经济总量的二分之一。

(加上前些年的负债)

(龙武三十九年汉国经济总量统计数字为三百八十亿华元,同期英国为四百二十亿华元。)

在这样的一个超大规模的负债表之下,任何所谓的“调整”,其实都是杯水车薪。

就像齐成栋曾经开的一个玩笑:

“好消息是我们都是二十年起步债务,坏消息是利息得先还。”

大汉帝国每年支出的利息都高达几亿华元,这笔钱甚至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地区海军。

也就是汉国每年都要将一支舰队用于还债务利息。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债务下,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大汉依旧在持续增长的工业规模。

事实上根据内阁的内部计算,如果工业规模,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汉国的财政收入也会至少按照百分之五十,甚至到七十的等比例增长。

也就说,庞大的工业,不仅仅带来了巨量的债务负担,也带来了庞大的新增税收。

如果再算上整个大汉帝国越来越繁荣的基建市场,那么就会得出一个结论,齐成栋当初的“债务投资经济学”,也就是著名的“齐成栋经济学”,正在变成现实。

只不过在这个繁荣工业和基建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债务大网,正在笼罩整个大汉帝国,将这个庞大的帝国带入辉煌的同时,又在处处挖坑等着它。

而对于这一点,最清楚莫过于那些深处帝国云端,俯瞰亿万众生的高层,他们真的不知道,债务的可怕吗??

不,他们知道,他们比谁都清楚债务的力量,但他们依旧选择这么干,除了现实需求,还是因为刘鹏那句:

“世界大战早晚要打,既然要打,那自然是全副武装,债务可以增加,工业规模可以扩大,但唯独有一点,仗不能输!!”

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句话:

“输了,那可就真是全完了!!”

……………

“这是开会的内容,罗大人,这个时候,有必要汇报的这么清楚吗??”

工业部的雷玉台抬起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纪要秘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