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辽宁博物馆(1 / 2)

加入书签

李嘉兴开车拉着苏霏霏,从本溪水洞到辽宁博物馆15小时到达。

辽宁省博物馆参观详细攻略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这是辽宁人心中的辽宁。对我而言,辽宁是遥远的东北,是冰天雪地,想去看看,期待已久了。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底蕴十分深厚。博物馆很大,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深度参观了所有展厅。

我们先上到三楼,参观了常设展《古代辽宁》,共有五个展厅,从史前28万年开始讲起,一直讲到916年的辽金时期。

辽宁因辽河而得名,28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红山文化告诉我们,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秦汉时期,辽宁已成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辽金时期,这里曾是契丹和女真的王土。博物馆用丰富的史料、大量的馆藏文物描述了这一段历史。

金牛山遗址,距今28万年,居住这里的人类已懂得通风取火,制造工具,从遗址发现的人类遗骨化石,其特征比同时期的“北京人”进步。

红山文化距今7000年,辽宁地区分布有大量遗址,博物馆展出了丰富的出土文物,石器、彩陶器、玉器都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牛梁河遗址,发现了女神庙,出土的女神头像,是红山人的女祖。

白玉猪龙猪身龙面,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辽博的镇馆之宝,在展馆的第一部分,路过不要错过,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一定要多看几眼。

斜口筒形玉器,在石器时代,一个工匠,因为受工具限制,一辈子可能只做得了两到三个筒形玉器,先要用兽骨在石头上钻眼,再用兽皮将眼反复打磨,最后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陶塑人面残片只剩下鼻嘴部分,其神态只能凭想象,或为生计犯愁,或在思考人生,一眼看到七千年,能见到就很幸运。

饕餮纹大圆鼎,形体硕大,纹饰精美,很难想象古商代的工匠精湛的技艺。

“史伐”卣来自西周,用于祭祀时盛酒,史料记载当时西周已喝酒成风。

鳐鱼形铜饰件,以鱼为形,形状生动,是车马用具,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有趣的是,渤海湾仍有鳐鱼出没,真可谓,时光荏苒千万年,我依旧在这里,静待日起日落,看风云变幻。

战国至隋唐时期,中华大地由纷争走向统一,辽宁地区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辽博展出的大量文物印证了这点。

“襄平币”,是辽宁境内出土的最多的燕国布币。襄平就是现在的辽阳。

花树状金步摇,树枝千姿百态,树叶惟妙惟肖,工艺精湛,很难想象,当时在工具缺乏的情况下,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出土的唐代银勺,最古老,但很眼熟,和我们每天盛汤的汤勺一模一样。所以,有好多东西,一用千年不变,传承至今。

辽金时代,辽宁地区都在其版图之内。过去,我们只在书本上了解到的契丹族和女真族,都曾在这里建国称帝。这一时期,辽瓷学习唐宋技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辽瓷风格,如鸡冠壶、鸡腿坛、辽三彩等。

绿釉双孔鸡冠壶,是仿北方游牧民族马上携带的皮囊壶,皮线、针脚,逼真精致,这是辽墓陶器的主要随葬品。

茶绿釉鸡腿坛,其形状如同鸡腿,有点像梅瓶,瓶面有装饰纹的,也有素面单色的。

白釉黑花葫芦形倒装壶,形象生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构思巧妙,非常漂亮。象形瓷器源于生活的智慧,形成了辽瓷的一鲜明特点。

人面纹瓦当是我第一次见到,过去见过的是多为兽面的。

伏听石佣,出现于辽墓,说明当时东北与中原民族融合,习俗相融。

鎏金银面具,辽代契丹贵族死后,面部会覆盖金属面具,因身份等级不同,使用不同金属面具,分金银铜等五种金属。

《古代辽宁》史料文物十分丰富,走马观花三小时,看完了辽宁的前世今生,从石器时代,到辽金时期,文明从白山黑水之间慢慢形成,造就了辽宁这片神奇的土地。

如果要知道更多的辽宁,辽博二楼是馆藏文物展,分辽瓷、货币、佛教造像、铜镜、满族民俗等。好不容易来一次东北,我们自然不会放过。

有两个馆很有趣,不要错过,一个是辽瓷馆,鸡冠壶、鸡腿瓶特有地域特色。一个是铜镜馆,除了圆形铜镜,还有各种异形铜镜,比如桃形铜镜,很有生活气息。

一楼是临时展,可以因个人喜好选择参观,有古代碑志、明清玉器、瓷器等。我们一个没漏,全部走了一遍。《山海路行远》办的非常棒,讲述了辽西走廊的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

整个辽博看完,最少需要六个小时,所以,逛博物馆是个体力活,注意走走停停,带点小零食,补充体力。

辽宁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辽宁地区历史文化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