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曹操思想发生了蜕变(1 / 2)
散帐之后,大家都鱼贯而出,回去收拾行囊了。
曹操一个人坐在军帐之中,心下却是十分得意。
“哎呀,老夫现在这个水平,都达到这种境界了吗?本来是件丢人的事,经老夫一番阐述之后,就能变得很光彩。不但能够说服众人,还能够说服老夫自己。这不是快成神仙了吗?这要是以后再遇到什么磕碜事,老夫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别人听完了老夫的一席话之后,非但不会笑话老夫,还会对老夫刮目相看的!”曹操美滋滋地在心中说道。
他本以为退兵这件事很说不过去,大家也都会极力反对。
曹仁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多年来他一直鞍前马后,也为曹操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
所以曹仁每次军议时都不会拐弯抹角、口是心非,而是直言不讳、开诚布公。
虽然曹操有时候听了也很刺耳,但他还是默许了曹仁的这个特权。
曹仁一上来就跟曹操说要即刻向孙权发兵,曹操并没有直接反对,而是不露声色、未置可否。
曹操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提出不同的意见。
却没想到曹仁说完之后,张辽便也想发言。
曹操知道张辽肯定是主战派,于是立刻朝他投去了凶恶的目光。
张辽是明白人,顿时心领神会,赶紧闭上了嘴。
张辽虽然也是曹操麾下一员猛将,又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但他毕竟跟曹仁无法相提并论。
曹仁是曹操的族弟,一开始就跟着曹操打天下。
而张辽则是吕布那边过来的降将,虽然他也立下过很多功劳,但是跟曹仁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
曹仁可以在曹操面前什么都说,但是张辽却不行,他只能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嘴闭严。
张辽一看曹操那个架势,摆明了是不想让他发言,所以就只好欲语还休、保持缄默了。
曹操摆平了张辽之后,又把目光望向了其他人,但却没一个人主张退兵的。
无奈之下,曹操只好亲自上阵。
其实曹操一开始也不知道说什么理由是好,便想到什么说什么。
跟江东打仗,平日里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水军。
曹操的水军一向不如孙权,这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曹操就先说江东水军厉害,攻打江东胜算不大。
即便胜了,也是伤亡惨重,没什么意思。
随即他又觉得这种说法有问题,既然不想跟人家打的话,为何还兴师动众地来濡须口呢?
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不想打的话,就不应该带这么多兵马过来啊!
更不应该你曹操亲自过来啊!
既然你亲自带着几十万部队过来了,又不想打,那总得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一时之间,曹操实在找不到什么太好的理由。
当时曹操的心下也是十分焦急,觉得自己总不能像刘备那样,遇到理屈词穷或是黔驴技穷的场面了,动不动就哭鼻子。
一想到刘备,曹操灵机一动,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曹操此番带领四十万大军前来濡须口攻打孙权,孙权就只有七万人马。
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孙权就是再厉害,他心里也肯定嘀咕,想找盟友帮忙。
而刘备是孙权的妹夫,孙刘两家又是军事联盟,所以刘备理应派兵过来支援孙权。
可刘备又是怎么做的?
竟然跑到益州之后,就再没动静了。
曹操的部队和江东军在濡须口对峙了一个多月,刘备都杳无音信、毫无作为。
益州就是再路途遥远、再崇山峻岭,你刘备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完全能赶过来。
所以刘备的这种表现,孙权肯定会不满意。
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次的事,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他们很可能因为这次的事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曹军虽然仗没怎么打,却起到了很好的离间效果。
曹操觉得,这个功劳应该算到自己的头上。
于是他便当众无中生有、信口雌黄,说他此番的战略意图并非硬拼,而是离间孙刘两家的关系。
如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全可以凯歌高奏、班师还朝了。
曹操开心了一会儿,又不由想到了那一晚父亲曹嵩的托梦。
曹嵩对曹操的叮嘱,并不只是此番在濡须口退兵。
他还苦口婆心地劝曹操,做人要知足,要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别老想着当皇帝,当皇帝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天下第一苦的差事。
刘宏、刘辩都死的那么早,就是当皇帝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