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谢殿下提拔(2 / 3)
不受刘备、刘禅喜欢,孟达的前途早已在砍死蒯祺时注定。
目送大军渐行渐远,李严来到刘禅身边。
“殿下,咱们回去吧。”
“嗯。”刘禅邀请道:“李尚书与孤共乘一车吧。”“谢殿下。”
李严面露喜色,随刘禅一同上车。
黄皓一抖马缰启动,问道:“殿下,咱们去哪?”
“尚书省。”
“喏。”
车厢内。
“父皇、丞相、令君都走了,此番由孤监国,还望尚书从旁辅佐一二。”
“殿下太客气了,为国分忧,为殿下尽忠,此臣分内之事耳。”李严连忙表忠心。
“李尚书既然这么说,正好车内没有外人,孤不如就先说点丑话。”刘禅一脸严肃。
李严一头雾水,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但内心立即紧张起来。
刘禅从袖中取出一封竹简,交到李严手中,解释道:“丞相在离开之前,呕心沥血做出后勤规划、安排。”
“孤不希望出现什么画蛇添足、自作聪明,如同马谡的那种愚蠢事情。”刘禅强调道:“丞相的安排孤已过目,没有任何问题,望李尚书严格执行,有问题吗?”
历史上,李严作为法正的接班人,第二任东州派的首脑。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时,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分庭抗礼。
此后荆州派与东州派一直在对抗,争夺朝堂的话语权。
诸葛亮其中一次北伐,李严想要坑害诸葛亮战败,故意断掉大军粮草,迫使诸葛亮不得不回军。
这种事情可以说非常没下限,已经危害到国家的利益。
但刘禅不能用“未来”的罪名,来处置当下的李严,那未免太过荒谬,故而只能提前打好预防针。
“明白”李严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但脸上还是有些许不甘。
毕竟诸葛亮不在,这是争夺话语权的最好时机。
倘若按照诸葛亮的规划照本宣科,李严无非是诸葛亮的“傀儡”,不能有任何的主见。
没有主见,不能自行安排工作,自然就没有话语权。
这与法正离开前的叮嘱,显然有些背道而驰。
但面对监国太子的威严,李严又不敢违逆。
虽然刘禅年幼,但功劳已经很厚实,威望不是开玩笑的。
眼见李严心有不甘,刘禅冷不丁道:“李尚书,你对曹参这个人怎么看?”
“太祖问鼎,群臣论功,曹参位列第二。”李严不假思索,道:“允文允武,一代宗臣!”
“那李尚书如何看待马谡?”刘禅再问。
“一介蠢物,不值一提。”李严脱口而出。
“是啊。”刘禅感慨道:“曹参照本宣科,按照萧何定下的制度去治理国家,史称萧规曹随。”
“但不会有人因此去笑话曹参,反而后世多加褒奖。”
“反之,如马谡这般自作聪明者,确是实实在在的蠢货。”
“丞相的定下的制度就在李尚书手中,您是想成为曹参那样的名臣?还是步马谡的后尘?”
随着刘禅话音落下,马车缓缓停住,响起黄皓的声音。
“殿下,咱们到了。”
“李尚书,孤言尽于此。”刘禅拍拍李严的肩膀,随即下车离开,嘱咐道:“用孤的车子送李尚书回去。”
“喏。”黄皓再次启动车驾。
车厢内,李严紧握手中的竹简,沉默不语。
直到车驾再度停下,黄皓说道:“李尚书,咱们到了。”
李严眼神聚焦回神儿,长出一口气,低头看向
手中的竹简,好似下定某种决心。
下车之后,李严拦下黄皓,道:“中贵人,劳烦您带句话给殿下。”
“尚书大人客气,您尽管吩咐。”黄皓客气道。
“请转告殿下:谆谆教诲,臣李严没齿难忘!”李严说罢拱手离开。
“好的。”
尚书省。
刘禅听完黄皓的回报,微微一笑,知道李严把自己的劝说听进去了。
如此一来,朝中六部严格执行诸葛亮的安排,刘禅就会轻松很多,按部就班处置国内的事情即可。
“去,喊姜维来见我。”刘禅吩咐道。
“喏。”
不多时,姜维赶来尚书省。
“臣姜维拜见太子殿下。”
“伯约免礼。”刘禅摆手道:“大军离开,眼下南郑只有两千白毦兵,领兵大将陈到随父皇一同离开,就由你统领白毦兵,负责南郑的安全工作以及日常维稳。”
“遵命!”姜维面露喜色,“谢殿下提拔。”
一方面是掌握了兵权,另一方面可是天子禁卫军,刘禅能交给他统领,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