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龙珠归属(2 / 3)
一出戏码,虽然老套,但用着,用着,也用习惯了,对于他们这些权谋者来,应该已经习以为常了吧!”
彼岸见李晋、朱金皇朝等圣唐一族各方势力的反应,对于各大势力所友情出演的这一出戏码,当做一场戏,看看热闹,捧捧场就可以了。
“按照历史的发展,这出戏,朱金皇朝的那一位,以及之后的继任者们,会时不时的来上一场,在盛情难却之下,半推半下,就也就接受了。
李晋方面,这一出戏,我还以为会向后推几年,或者在火龙珠彻底掌控,拥有正式资格之后,李嗣源他们才会倾情演出,没想到提前了,不对,应该是多演了一次,是演给我们看的吧!”
云启所知的历史,虽然之前便有河症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领地领主,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建国称帝,被李存勖拒绝,溜须拍马者更是不计其数。
如传闻,贵州开元寺有一个叫传真大师的和尚来到晋阳,向李存勖献出他珍藏40余年的一块传国保玉,上有八个大字:受命于,子孙宝之。
见此宝物,晋王势力的官员们,兴奋不已,于是群臣蜂涌上书,请求李存勖顺应人,以绍唐统,在他们看来,如果李存勖当了皇帝,大家都会跟着高升,何乐而不为?
而除了这些官员以外,来凑热闹的,还有蜀主王衍和吴主杨溥,他们写信请李存勖称帝,但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盘算。
李存勖知“民意”不可违,但觉得时间不成熟,于是假意退却。
当时,宦官张承业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劝李存勖:“李晋与朱金血战30年,正是为大唐社稷起见,希望大王灭朱金,恢复圣唐之后,寻找唐室后人为帝。虽然如此,但大王功高齐,下人谁不心服?宁受实利,不受虚名,请大王三思。”
李存勖含糊其辞,假意听不明白,张承业知道李存勖执意要称帝,大哭一场,重病不起。
但李嗣源他们这些李晋重臣劝李存勖称帝,却非这一次镇州争夺战,时间上需要押后一段时间。
既然这一次古城遗迹之战,不管李嗣源他们是事先计划好的,还是临时起意,云启相信,时间未到,以李存勖的意思,应该会推迟。
“本王还未完成当年父王临终前所嘱托三支箭,本王如何敢忘?三箭未了,本王必将承晋王之位,不负父恩!”
“晋王英明!”
“晋王英明!”
“晋王英明!”
“三支箭?”彼岸虽然与云启一般,料到李存勖会推辞,但未料到借口如此充分,一时忘记何为三支箭。
“史书记载,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蛮族,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未完成帝业之时,因病逝世,在去世前便留下了三个遗愿,希望李存勖能够代为完成,这样他才能瞑目。
李克用认为李存勖应该以社稷为重,便留下三支箭代表三个遗愿,鼓励李存勖完成。
于是在李存勖继承李克用晋王之位时,便将这三支箭置于庙中并供之。
而这三个愿望,一个是打败李克用的仇人,朱金皇朝创建者朱温,一个是要击退蛮族大军,保障边界稳定,最后一个是打败李克用养的白眼狼,原卢龙领地领主刘仁恭。
于是,李存勖在每次在为李克用报仇之时,便会派人前去将一支箭取出,用精致的套子将箭包着并随身携带以示决心,每次打了胜仗,又会将箭送到庙中继续供着。
而李存勖的军事能力,加上他的决心,终为父亲报了大仇,了了遗愿。
星历913年,李存勖杀了刘仁恭父子;星历922年,驱除了蛮族大军;星历923年,大灭朱温的朱金皇朝。”
“彼岸,而在这一个世界,如今的时间点,刘仁恭已经成为了历史,刘仁恭这一支箭,李存勖已经完成。蛮族大军,刚刚因为镇州张文礼之事,与蛮族大军干了一场,大败蛮族大军,算是完成了李克用的第二支箭。而这第三支箭。”
云启未继续下去,他相信彼岸明白自己的意思。
不远处,因为云启在彼岸的配合下,火龙珠已经在李存勖手中,云启和姬翼两方人员又只关注三千狱,因此,川蜀之国、两吴、岐国等圣唐一族势力,都将目标集中在李晋势力方面,各方与李晋之间关于火龙珠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因为云启的爆料,李存勖的圣人威压,让各方势力忌惮,不敢轻易出手,于是,在突发事件未寻到解决方案之前,口水战便成为了消遣时间的最好选择。
“原来是那三支箭啊!这一个理由,够充分,姑奶奶也认为现在李晋如川蜀之国一般,立刻称帝,并不是最佳时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