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形势逆转(1 / 2)
叶知秋在网上发表的一首现代诗,火出圈了。
最初,网友们只是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倒也没什么其他特别感觉,直到某位高校颇有名气的文学教授发表了评论,对这首诗一番赏析并且大加赞赏。
紧接着,整个文艺界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般,一下子热闹起来。
对这首诗的热议不断,而等到9月30日,权威媒体“青年文艺报”将这首作品刊登在“文学评论”区域的头版时,更是震惊了一大片人。
在“青年文艺报”中,对这首诗的评论是这样的:
“这首现代诗,风格是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尤其是开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句,是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此诗作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作者叶知秋通过这首作品,深切抨击了对当今社会上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卑鄙者没有被高尚者打败,反而逍遥自在,其发出的无声呐喊震耳欲聋,引起读者的深思。”
这篇长评一出,原本网上许多对叶知秋批评的媒体等,几乎全部噤声了。
“青年文艺报”是什么存在?创办之始到现在70多年,历任主编文化巨匠、文学大师无数,其观点几乎就代表了华夏文学界的主流思想。
如今,“文艺报”对叶知秋的作品赞扬有加,无形中本就表明了一种支持的态度。
那“文艺报”的观点就是权威吗?倒也未必,你不服就反驳回去呗。
但写这篇评论的人就是一名文学大师啊,文人别的不说,吵架骂人绝对专业,能从各种角度把你骂八百遍还不带一个脏字那种。
就网上那些收钱写小作文的水军自媒体,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打?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一下子,形势逆转。
原本叶知秋在通过这首诗强势回应后,网上对他负面的声音便被压下去不少,毕竟,现实总是会对才华宽容的。
而如今“青年文艺报”这波发声,更是来了一波神助攻,让他的声望与热度暴涨。
可以肯定的是,“拒绝领奖”风波造成的负面影响,基本已经消失了。
与此同时,上京市。
某个影院中,《青蛇·三世情缘》剧组举办的盛大映前见面会刚结束,见到了主演本人、拿到合照与签名的观众满意退场。
后台,刚结束活动的剧组成员正在休息,脸上都有些疲色。
明天就是“十一假期”首日,《青蛇》也将正式上映,他们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宣传见面会了,工作强度很大。
这部电影投资不菲,出演这种大片好处很多,出镜率高、知名度提升、身价暴涨等,但这都是建立在票房大卖的基础上。
如果票房扑街,配角还好,主演的演员也许就会被打上“票房黑洞”的标签,那以后想再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与信任就难了。
因此,上到导演、下到每一名主演,对票房成绩都有巨大压力。
每一年的国庆档,竞争都会非常激烈,今年上映影片中,呼声与热度最高的无疑是大牌导演云集、影帝影后扎堆的主旋律片《我和祖国的记忆》。
这种主旋律片的受众群体是相对固定的,可以预见票房肯定不会低,但由于题材本身的特殊性,反倒对《青蛇》的观影群体不会有太大影响。
在《青蛇》剧组眼中,他们主要的票房对手是一部名为《特种行动》的警匪动作大片,除此之外,还有叶知秋的“电影处女作”《无人区》。
虽然《无人区》只是小成本影片,但叶知秋擅长“以小博大”在业界是出了名的,甚至有人将他称为“剧情片之王”,有《疯狂的石头》等片的成功案例在前,没人敢小看这部电影。
好在,最近的“拒奖风波”将叶知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无人区》的票房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徐导。”这时,一名助手小跑着来到导演徐才茂身旁,小声说道:“叶知秋和《无人区》有变化,现在又冲上热搜第一了。”
“什么?”徐才茂眉头一皱,手一伸,助手连忙递上平板。
听到“叶知秋”的名字,同在休息室内的魏冰、江滢婷和张艺凡几人也围了上来。
随着助手的解释,几人这才知道,原来是“青年文艺报”的一篇评论将叶知秋送上的热搜。
“这也行啊。”张艺凡撇撇嘴,酸溜溜道:“不就是一份报纸的评论吗,这都能上热搜榜第一,只能说运气真好。”
“估计这热搜是买的吧,没准报纸上的评论也是找人写的。”
其实,张艺凡这个猜测也不无道理,毕竟他们之前就这么干过。
一旁,助手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解释什么。
这人是真没文化啊,不知道“青年文艺报”就算了,这话说出去估计得被外界笑掉大牙。
“青年文艺报”的专版评论文章这么好买的话,早被其他明星买爆了,这么好的提升逼格机会,谁能拒绝?
徐才茂没理会张艺凡的吐槽,他详细看完平板的内容后,皱着眉问道:“这事对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