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非去不可(1 / 2)

加入书签

1直以来,中国农业都是1年1熟制,南方北方都1样。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生长周期都很长,比如说南方的水稻,从播种到成熟需要78个月时间,也有1些生长周期短1点的,但短得有限。北方种的粟生长周期也普遍在45个月左右,北方无霜期是比较短的,种1季粟就得45个月,谷雨时节种下去,等到收获的时候已是中秋,这个时候虽然还有1点时间可供农作物生长,但再种1季铁定是不够了的。

1直到北宋时期,宋朝从中南半岛引进生长周期短、产量又相当高的占城稻,南方才开始推广1年两熟制。占城稻最大的优点就是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3个月多1点,比中国传统的稻种短了差不多1半,给农民腾出了大量的农时,1年两熟不再是梦。北方则没有这么幸运,没有地方可给他们引进早熟良种,他们依旧在搞1年1熟制。也正是从宋朝开始,南北经济实力迅速拉开了差距,到明清时期,经济中心已经从北方转到了南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农业吧,人家每年比你多种1季粮食,多收1倍甚至不止1倍的粮食,你拿什么跟人家争?

古代就是这样,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崩溃,整个社会都得崩溃。南方在农业上将北方甩开了1大截,经济中心南移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不过从明朝中期开始,两年3熟制开始流行。当时明朝的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却不会随着人口增长而增长。要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可以种粮食的地却越来越少,农民不得不另想法子,麦粟轮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当时的农民在秋收之后种下小麦,第2年56月的时候收获,收获完后立即补种粟,到十月初开始收获,收割完后就不再种了,到第2年34月份又种粟,89月份收获后种上科小麦……就这么2-1-2、2-1-2的轮回。为什么是两年3熟,而不是1年两熟呢?原因也很简单:不是农民懒,而是1年收了两季粮食之后,就来不及播种冬小麦了。冬小麦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种的,种得太晚了,来不及发芽就开始下雪了,全白瞎。两年3熟制刚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付出的代价却是地力被严重透支,亩产量越来越低……

不得不说,李睿的提议实在太超前了,超前了1千多年,听得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傻傻的看着他,像是在看1个疯子。

李睿说:“别拿这种目光看我,我既然能提出这样的建议,那就肯定有把握取得成功的。”

贾攸说:“万1失败了……”

李睿说:“不会失败,而且就算失败了,撑死也只是浪费1些种子而已!而1旦成功了,则可以多收1季粮食,这么划算的事情,不做的是傻子!”

贾攸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个理。照这个方案来的话,他们每年至少都有1季粮食打底了,至于夏收后抢种的那1季,能成功的话自然是极好的,就算不能成功,顶多也只是亏掉1些人工和种子,稳赚不敢说,但肯定不会赔本。他说:“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也不是不能尝试1下……只是具体应该怎么做?”

李睿说:“给我弄块地,明年我教大家怎么做。”

北宫静见他自信满满就知道这法子可行,不过她还是担心:“1年种两季粮食的话,地力跟得上吗?小麦可是很耗地力的!”

李睿说:“没事,把军马场的粪肥再加上城中百姓日常排泄的大小便收集起来施进地里,可以大大补充地力,实在不行,我还可以用石膏配制1点高效肥料。保证把地力补得足足的。”

萧育问:“这样会不会让农民过度疲惫?我的意思是现在中原十室9空,有大量土地荒芜了,我们想种哪块种哪块,真没必要搞什么两年3熟制。”

李睿说:“多种1季粮食就多1重保障。现在天灾这么频繁,只种1季粮食,遇上天灾失收了怎么办?那可是要饿死人的!”

他其实也知道萧育说得对,现在南阳、襄城2郡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人口不足全盛时期的3成,大量土地抛荒,他们甚至可以搞轮耕制,给每户农户分两份地,1份耕作1份荒着或者种苜蓿大豆之类的作物养地力,真没必要那么辛苦的去搞什么两年3熟制。但他比萧育更清楚,接下来两百多年的时光里,天灾会越来越频繁,传统的1年1熟制根本就无法抵御越来越可怕的天灾。在这个时代,亩产量是很低的,农民辛辛苦苦1年,产的粮食也只是勉强够吃而已,得连着3年丰收才能攒到够吃1年的余粮,而在这见鬼的小冰河时期,碰到连续3年丰收的概率比买彩票连续抽中3次头奖还要小!

占城稻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还不是因为它生长周期短,1年可以种两季,就算1季失收了,都还有1季的收成兜底?退1万步,只要连着两季收成尚可,农民也攒够了可以吃大半年的余粮,就算接下来1年两季都失收了,他们也可以利用这些余粮再加上野菜以及官府的赈济熬过这个灾年!

这抗灾能力比起1年1熟时强太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