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搬到青城(1 / 2)
赵妈妈很羡慕其他人家,家中一有事,孩子们全部回来。
“等以后有钱了,家里条件好了,接你们到城里去住也可以啊。”赵玲开导妈妈说。
“我怎么能习惯,要去就让你爸去和你们一起,他没问题。我可受不了的,没人和我说话,也不自由。”
“习惯了就好,开始是谁都不习惯的。”赵玲说着,心里想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在城里混了好几年,感觉还像浮萍一样地在外面漂泊着。
“小珍嫂子呢,那天我出去路过她家,门关着的。”
“她也到市里打工了,说在什么养老院,帮人家照顾老人,也觉得还行。”
“那确实是,照顾人她是没有问题的,又勤快,还会做事情。”赵玲想着村里的人以后说不定都要新找到一条致富的路,不会墨守陈规地种这几亩田地,远远赶不上花钱的速度。村里的人情往来的开销每年也要一大笔钱,各种事情结婚、生子、丧事,礼尚往来的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孩子读书也不比从前,读初中中饭都要在外面吃,不像以前可以自带一些,随便凑合。现实情况也在推动着人们的思想进步,想要生活得更好一些,就要想办法,再努力些。之前闲散的人员也主动工作,少了些是非,多了些收入。整个村的精神风貌看起来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第一位,列为具体实施和实践的第一篇章。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根据镇上的精神,近段时间村里也在筹划着如何发展,让大家都富起来的心愿也是每个人的愿望。村里依附着自有的山水,淳朴的民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整个镇都有规划,想着每个村搞几个试点,看看成效,就是村村联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条路还需要有人探索,毕竟这里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没有知名度。当然打广告做宣传的事情还需要镇里乃至县里的大力支持,作为多数的农民来讲,不知道这些,也不懂怎么操作。如果踏踏实实地改善居住环境,做可口的农家饭菜,踏踏实实地做好服务还算是够格。为此,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爸爸开会回来,说了村里的意思,想着让大家有意愿的几家先搞搞试点,以后再全面铺开。
赵玲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如果家里条件还好的值得试试。可是家里面临着困难,妈妈身体不好,家里家外都靠爸爸一个人,弟弟又不想在家踏踏实实的,所以也只能等等看看后面的发展情况再说,毕竟这只是村里一个前期的规划。多大的投入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也很难说。无论怎样,不可能每家每户都来做这件事情,都分得这杯羹,也很难做到。
赵凯在外面打工,够自己的吃穿用度已经很不错了。父母很想着他还是学一门手艺,没有读书至少还能养活自己。既不想干农活,也没有其他能力,只能出苦力。如果年龄大了还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他本来想到省城找工作,可是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离家又相对远。所以想想还是和伙伴们一起出去工作了。开始干建筑工地,也多数是些体力活,没坚持两个月。现在又去工厂做流水线,一天也是要工作很长的时间。或许他已经觉得他如果当初好好读书,也许现在也可以挑一些喜欢的工作了。
赵凯知道姐姐在家里,把一个月的休息天攒到一起,趁着这个时间想回来看看,好久没回来过,没见过父母和姐姐,当然他更想看看这个外甥女。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时间,整个人看起来也成熟了许多。还给小可心带来了玩具。看着赵凯高兴的样子,爸妈和赵玲也放心了许多。
“怎么样,工作还好的吧?”赵玲接着说道。“这衣服还挺好看的,自己去买的。”
“夜市买的,好几个人都买了,不贵。”赵凯逗着小可心,边说着。
“挺好看的。”
“那还是省城的东西好,这里干不好的话,我去省城找你们。”
“我们现在都不在,得过一段时间了,等小可心要入学才行,现在的地方估计和你打工的城市差不多大。”
“是啊,等你们安顿好吧,你们过好了,我去才能有地方靠的。”
“现在就小舅舅有工作,是吧。”赵玲抱起小可心边说着。“你快点儿长大,我好去挣钱。”
赵玲父母好久没看到儿子了,知道他回来,就开始准备好吃的了。这一家人好久都没有这么齐了。要不是赵玲生了小可心才有点儿时间回来,更是难见面。赵凯虽然离得近些,可是也不是想回家就能回家的。他们最牵挂的就是他们两个,能够平平安安的。
赵玲在省城、婆婆那里、自己父母这里,来回住着。也就没有想着要搬家的事情。不知不觉女儿已经一周岁了,想着严航飞方便些,自己也能照看孩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