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将军佩出明光宫(1 / 2)

加入书签

众将眼珠子瞪大。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听说刘禅如此‘深明大义’!

也因为这件事,

众人对刘禅的印象大为改观。

“至于伯约、士载的统兵令,便等父皇下旨吧。”

“孤这里就这么几份,得省着点用。”

华夏民族优良品德——会过日子。

反正距离出兵还有一年多,不着急。

后面还可能有更好的计策、变动,到时候再说。

往后的日子,

便是刘谌白日处理政务,下了值,准时准点带着诸将外出狩猎。

上一世九九六,这辈子必不可能自耗!

“丘壑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

狩猎累了,

刘谌卧在大石上,一抒诗意。

众人席地而坐,烤着现成的野味。

“好诗!”

“主公真是吟的一首好诗啊!”

辛弃疾抚掌喝彩。

“就是感觉不全,不知此诗可还有下句?”

听着这歧义句,刘谌的思绪早飘到在一旁忙碌的东方玉梅身上。

好诗?

“确实好诗。”

东方玉梅似有所感,

回头正与刘谌四目相对。

看那刘谌绿光大冒的眼神,不用想都知道他在想什么。

东方玉梅挑逗般的摆了个手势,转头处理野兔去了。

“幼安。”

“如此壮阔的山野,何不也作诗一首?”

辛弃疾确有此想。

那蕴藏在心中的诗意早已无法克制。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岳飞忽的回首,

看向辛弃疾的眼中,满是震惊。

辛弃疾皱眉片刻,

眉梢舒展。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魏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此时此刻,

在场但凡读过书的大将,纷纷停下手中活计。

驻足看向辛弃疾。

“呵。”

“主公,不知为何。”

“吾心底徒升一抹悲凉,这末一句,便不说了吧?”

刘谌是没听过辛弃疾这首诗,

心中好奇的很。

不仅仅是刘谌,岳飞、哥舒翰、李愬、姜维、邓艾等一众大将纷纷起哄。

大家情绪刚刚上来,正在兴头上,如何不说了!?

“幼安但说无妨,今日大家自由自在,直抒胸臆即可。”

“无须多虑!”

辛弃疾得了刘谌宽慰,

略一低头,缓缓吟出: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一旁岳飞刚想抚掌,

却突然愣住。

“幼安?”

岳飞叫了辛弃疾一声。

“此言何来?”

“鹏举……主公。”辛弃疾忙拱手,且待解释。

刘谌挥手,示意无妨。

“孤都说了,今日诸位直抒胸臆即可。”

“况且,此诗首联波澜壮阔,兵甲之境仿佛近在眼前。”

“尾联话锋一转,更有些胸怀壮阔、壮怀激烈,最终却归于尘土的悲叹感。”

“当称名诗!”

“堪称绝句!”

这个‘东家种树书’,自然指的不是刘谌了。

想来,

应该是说南宋皇帝吧。

此时与辛弃疾面对面,当面听到此诗,犹如身临其境。

刘谌心中竟也生出一抹悲凉之情。

“鹏举。”

“幼安做了,汝何不也抒发一首?”

说这话的时候,

刘谌心中难掩激动啊。

现场听了辛弃疾作诗,又能听岳飞作诗,多是一件美事。

岳飞倒有些不好意思。

非是他脸皮薄,而是有辛弃疾珠玉在前,实不想打破此时氛围。

可不说不行,

秦琼、尉迟敬德等人纷纷起哄。

只要岳飞作诗。

“既如此……飞献丑了。”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有一场波澜壮阔的景象啊。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岳飞也停顿了一瞬,

亦如辛弃疾一般,众人还以为岳飞也要先扬后抑。

“这最后一句,便是……”

“丁宁寄语东林老,南华从此着力修。”

“妙!”

刘谌抚掌喝彩。

“此七言,精妙绝伦。”

“呼……”

“昔年诸葛丞相,也曾说过,待功成名就,大汉复兴之时,还归垄亩民。”

“不想鹏举心境,竟与丞相一般无二。”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岳飞、诸葛亮无法抹黑的地方吧。

“怎么?”

“日后大汉三兴,鹏举还想归隐山林?”

岳飞自嘲一笑。

“若非主公相召。”

“飞只愿奉养老母,待为母亲送终,游历天下,结交志同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