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全乡第一名(1 / 1)
时间一晃,转眼间就进了七月,苏妍的小升初考试开始了。
考场用的是乡里的初中学校教室。
乡里距离苏家庄有十多里地,成人步行单程得花上一个小时多的时间。
这对于很少出过远门,出行靠两条腿的农村孩子来说,一大早跑去十多里外的考场去参加考试并不现实,而大人们一方面不懂得考场规则,另一方面也要下地干农活,这时候根本没有像后世那样陪着孩子去考试的。
而让孩子自己去,万一路上出了点问题耽误了时间,到时候连考场都进不去。
所以每年苏家庄小学升初中的时候,都是学校老师带队,学生在教室集合,村里安排专人开着队里的拖拉机,拉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考场。
考试一共三门课,语文、数学和历史,一天考完,中午需要在考试的学校食堂吃饭。
临行前刘庆华塞给了苏妍两块钱,零零碎碎的,一毛两角二分五分的全都有,带着点泥土的味道,是刘庆华一分一分藏在墙洞里积攒下来的,还没来的及被苏长江搜刮走,如今全掏出来给了女儿。
刘庆华用手绢将钱包起来,塞到苏妍书包里:“妍妍,你好好考试,渴了就买根冰棍吃,别省着。”
两块钱不多,却是刘庆华现在能给女儿的全部了,也能足够苏妍吃上一顿中午饭,如果能剩个一毛两毛的,也够买根五分钱的冰棍解解暑气。
刘庆华很愧疚。
女儿很争气,除了二月份上学报名花的十块钱外,连一分钱也没问她要过,书本是课下借同班同学的看的,本子铅笔橡皮是因为成绩好,老师给奖励的……
一点也没让刘庆华为难。
本来刘庆华还发愁一年一级上涨的学费怎么筹集,没想到女儿那么聪明,直接跳了几级,把每年级的学费全给省下来了,一点也没让她作难。
刘庆华很欣慰女儿的聪明,却又心酸女儿的懂事。
她知道女儿聪明,却没想到女儿会聪明到这种程度。才九岁啊,就跳了好几级,和比她大了好几岁的孩子一同参加升学考试,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有时候她都怀疑女儿的脑子,是不是因祸得福,反而被那场高热给烧的更加灵光了?
可是这么好的孩子,却摊上了她这个没有本事的妈,小心翼翼地攒了那么久,才攒够女儿能吃上一顿的饭钱,跟着她没用的妈受苦受穷。
一想想,刘庆华就觉得又难过又愧疚,头就不自觉地低下来,眼圈也有点红。
苏妍一看刘庆华的表情,就知道她的心思。
她这个母亲啊,卑微又懦弱,善良又忍让,命运多舛却又坚韧顽强。
苏妍抱了抱刘庆华,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背道:“妈妈,没事的,不用担心,我会好好考试,也会照顾好自己的,老师也跟着,放心就好。”
……
苏家庄小学毕业班的孩子分布在不同的教室,进考场前,周老师和付老师再一次叮嘱了孩子们考试注意事项,又确定了集合的地点,随着预备铃声的响起,孩子们一个个坐在了各自的考桌前,开启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场。
窗外蝉鸣阵阵,热浪滔天。考场外送考的周老师和付老师蹲在树荫下焦急的等待。考场上寂静无声,只听到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刷刷声和监考老师轻轻的踱步声。
……
这是重生后的苏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升学考试。
与未来中考、高考两次大考相比,小升初的考试就是个开胃菜,却是拉开了
九岁的女孩,还算不上少女,稚气的脸庞,稚气的眉眼,明显比同考场的孩子小了好几岁,却带着一身从容不迫的沉稳大气。
监考老师一共两位,其中一位是戴着眼镜的唇红齿白的年轻老师,大约是格外好奇,老是忍不住在她身边踱来踱去,偶尔还会略停下看她答题。
苏妍并不去理会,只是心无旁骛地奋笔疾书,笔尖轻快地擦过洁白的试卷,留下一个个娟秀工整的文字,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端端正正……
是个好苗子……
年轻的老师忍不住在心里点头。
……
天知道,为了练就这一手工工整整的小学生字体,苏妍费了多少功夫!
前世已经习惯了笔走游龙的苏总,一手行书写的洒脱大气又力透纸背,早就摒弃了学生时代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娟秀字体,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还容易签字时被人钻空子。
所以吃过职场上的暗亏后,苏妍开始练习行书,每次的签字都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很不容易被模仿,后来就慢慢地坚持了下来。
如今为了表现的不那么特立独行和太过出类拔萃,不被当成一个怪物和异类,她只好重新拾起来扔了好多年的工整字体,还要控制着力道,故意写错多笔画的字,让人一看就是个初学者,只不过脑子聪明好用而已。
毕竟,书法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学习功底的,对众人眼中只上过半年育红班的苏妍来说,有一手工整的力道欠缺的字体,才是正常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