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影衙 知秋(1 / 1)

加入书签

当初秋水有城防军三千人 。

这三千人是跟着李三山从西南一路杀出来的,最后李三山被贬秋水,他们自然一起跟着来到了秋水。

本以为这一生就此浑浑噩噩拉鸡巴倒了,但他们却碰到了一个年轻的大人。

那位年轻大人带来的震撼不止点燃了李三山的热血,还有他们。

而且他们心里的温度远超任何人。

因为他们是最早一批决定跟随公子的人 。

这就叫嫡系。

公子只是无品无级雍律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决定效死命了,这是当之无愧的嫡系亲信。

三千人,被分批暗中撒进了北境,他们是行商货郎,也是此刻和北境百姓打成一片掏心窝子的兄弟。

而他们还有一个公子钦封的称谓 ,影衙。

这和赵明举的暗庭卫不同,因为他们是独属战兵序列的特务机构。

三千人被撒进北境的每一个角落,和北境百姓已经共进退的影衙能发挥出什么样的能量,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但影衙的人都不知道,北境之内被安排进来的人远不止他们这三千人。

当初的叶知秋用一场水患,揭开了大雍昏聩的一面。

但他也用一场水患埋没了没有人知道的真相。

季博常当初在秋水大堤见到叶知秋的时候,他的窝棚里有着一本秋水花名册。

这份花名册记载的是统计的秋水死亡人数,但这份花名册有一部分被撕掉了。

被撕掉的那一部分,全部是秋水境内的妇人和孩童 。

当初大堤上有上万百姓参与修堤,但妇人孩童的身影却少之又少。

但很可惜,没有哪怕一个大人物去在意秋水到底死了多少人,也没人在意被从花名册上撕去的人去了哪里。

没人在意。

皇帝要的是结果,利用叶知秋和大批百姓的死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朝臣就更不会在意一些无关紧要之人的生死。

但这却是叶知秋留下的考验,准确的说,是留给皇帝和黑龙甲的考验。

只要他们注意到花名册,只要皇帝在意自己子民的生死安危,他撕去的那些人甚至能改写后面事情的走向。

可惜!

注意到他所谓考验的只有季博常,一个年轻到过分无品无级的小大人。

所以叶知秋在跳江自尽之前笑着对季博常说。

幸亏来的是您啊。

季博常从未和人谈论过叶知秋这个人,也从未在人前评价过这个人。

但他心里对叶知秋的评价,近乎和右相齐平。

这是一个真正忧国忧民,且目光极为犀利的大才之人。

他早就看出了大雍的弊端 ,他更是早就看出了大雍之祸必起北境。

朝臣世家之祸不会灭国,但北境之患却会让国祚轰然倒塌。

所以他很久之前就开始上书皇帝,也很久之前就开始向北境秘密布局。

然而讽刺的是,勤勉的雍盛帝对于他的奏折御批八字痛斥。

杞人忧天,无中生有!

八字御批,他的奏折再也递不进御书房。

也导致他后面弹劾秋水修堤舞弊的折子,连秋水都出不去。

一个智者 ,为国为民的智者看到了端倪,看出了国祚不稳的根源却只能徒呼奈何,他心里的苦楚可想而知。

所以他人为的制造了秋水大灾,他要用这场大灾让皇帝的视线回到秋水,借由秋水看到北境潜在之险 。

但他的掣肘太多,他能做的只是用这样悲壮的法子提醒雍盛帝。

但他明显高估了雍盛帝,也低估了左相 。

左相用他的办法,把雍盛帝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朝堂争利,丝毫没有注意到叶知秋更深层次的用意。

所以叶知秋死前告诉季博常,还好来的是您,还好您是季大人的儿子。

原因,就在他遍求朝臣之后只有季零尘派人为他送来了粮食。

而这粮食,不是给秋水修堤用的,而是给那些被从花名册上撕下来之人用的。

因为这些人,被叶知秋暗中送进了北境。

这个过程他持续了九年 ,季零尘也帮了他九年。

他投江自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亏欠了秋水百姓,如此惨烈之法却没能唤醒皇帝的警觉。

他无颜苟活,所以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葬身水患。

他死,也是为了让这个秘密永远保留下去。

总得有人为这个世道做点什么,总得有人为这个世道艰难求生的百姓做点什么。

单凭这一点,他在季博常心里的地位不弱右相丝毫。

他给了季博常另一份花名册,而这份花名册季博常交给了赵明举。

所以赵明举在成为秋水县令后,每日挽起裤腿游走于秋水的每个角落。

他在为皇帝做事 ,他也在寻找还活着能够联系上北境的秋水之民。

而被秘密安排进北境之人也有一个专属称谓,知秋。

一叶知秋的知秋,也是叶知秋的知秋。

这是季博常给他们的名字,在听到这个名字后,所有人跪地叩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