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业务外包(1 / 2)

加入书签

领导听了拍案叫绝,连忙叫来秘书,“通知下去,五分钟后到会议室开会。”

这个时候为了鼓励外商来投资,国家对外商投资开设了各种支持政策,而且优惠力度一般都开得很大。

这个优惠力度也会根据投资商的情况而定,也取决于双方博弈的结果,毕竟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利益最大化当然要实现利益最大化。

得到了这么个有用的消息,商务部当天开会开到晚上十点,没有参会资格的姜青峰也被破例叫到会议室。

当哥哥的并没有因为妹妹太过出色遮挡住了他的光芒而感到不愉,反而非常高兴妹妹能力这般出色。

顾先生觉得大陆随行的政府人员好像跟前几天有些不一样了,具体哪里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反正给他的感觉就是这样。

白先生比顾先生还要敏锐,他明显感觉到大陆政府分配给他的翻译官变了,不在各种试探他会不会在京市投资,而是跟他聊起了国内的各个地方,打听他对哪里比较感兴趣。

白先生看着站在队伍后面不作声却好像把控全场的女同志缓缓勾起嘴角,有意思。

正如姜青黎所料,顾先生参观完所有厂子,并对厂子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决定跟京棉三厂合作,成立京棉服装厂,京棉三厂占股51,顾先生家占股59。

顾先生家族出资出生产线,京棉三厂出地方出人工,具体细节由双方一切协商讨论。

虽然合作已经谈成,不过顾先生还是有点小郁闷,虽然大陆政府给他们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小,但跟他预期的还有点距离。

他不知道本来商务部给的优惠政策比他预期的还要好一些,不过因为有了姜青黎的加入,这个优惠政策就亿点点缩水了。

而白先生则明确表示对在京市投资不感兴趣,不过之后他打算去浙省、杭城、沪市、粤省等地方好好逛逛。

商务部的领导眼里闪过一丝精光,小姜同志果然见解独到,跟白先生握手,表示白先生在国内的这段时间,他们会派专人保护其人身安全,并做好随行服务。

商务部工作告一段落,姜青黎即将离开商务部回自己单位,她有些受宠若惊地跟商务部的负责人握手。

“小姜同志果然年轻有为,国家有你们这样的好同志是国家之幸,希望你以后再接再厉。”

姜青黎诚惶诚恐,“领导过奖了,我并没有做什么,全都是商务部的同志们的功劳。”

负责人哈哈大笑,“哈哈,谦虚是好事儿,但是属于咱们的功劳也不能往外推。”

回到本单位,姜青黎同样受到了司长等人的夸奖,夸得她都有些脸红了。

原来商务部给外交部发了一封感谢信,信中的内容是感谢姜青黎等三位同志在借调期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商务部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虽说感谢信的框架都一样,但是懂得都懂出现名字的那个肯定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或者说两个单位之间私底下肯定也会沟通,自然知道谁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姜青黎看着窗外,以后各种外商投资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些影响有好有坏,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到了家,姜青黎发现丈夫正拿着一封信看得津津有味。

“回来了,老家来信了。”

姜青黎挑眉,“哦,信里说了什么?”

他们跟老家通信很频繁,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封信,如果不是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陆川柏是不会特地这么说的。

“堂哥说服装厂已经建起来了,仓库里囤了不少布。”

老家的服装厂并不像羊城等地方的那么正规,现在买缝纫机还要票,公社一年也分不到几张缝纫机票,县里自己分都不够,自然没有给乡下的道理。

想要买二手的也不容易,每个厂子里的机器都是用到不能用了才会淘汰下来。

经过再三讨论,大队部决定将服装进行业务外包,因为这些年大家的生活好起来了,儿女婚嫁都会求爷爷高姥姥地想方设法买缝纫机。

所以,大队部里有缝纫机的人家还真有十多户,于是大队部便将做衣服的活外包给了这十多户人家。

有些人家里,一家好几个女人,每天轮流换不同的人来做,速度到也不慢,可惜这个速度跟仓库里的大批量布料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看。

这会儿仓库里已经堆积了不少衣服,只等时间一到就能挣钱。

陆忠军还给小雨点寄了七件罩衫,给他们寄了不少袖套和手套。

姜青黎也没想到他们脑子这么灵活,竟然想到了外包的形式。

姜青黎道,“你在棉纺厂和纺纱厂有认识的人么,打听一下人家有没有淘汰下来的缝纫机。”

陆川柏点头,“我们工会副主席的爱人就是京棉三厂的厂长,我明天问一下。”

姜青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