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红袖招走(2 / 3)
们是不是把一些基层官吏,调派到辽东,让他们帮楷弟去实际操作?”
“不行,楷儿要打破我们现在的制度,咱现在的官员,脑子都固话了,派人过去是给楷儿添麻烦。”
朱元璋抱怨归抱怨,但要说了解朱楷,还是他最了解:“放心吧,楷儿想建设一个崭新的草原和辽东,他就是想告诉咱,大明的制度还很落后,他要和咱打擂台,要告诉咱他的才是最适合大明的,咱也想看看,这竖子能走到哪一步;很期待他把辽东变成什么样。”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朱标就不再提帮助朱楷的事情了,也对、像朱楷这样的人,他根本不需要自己帮他作什么,他自己就能把这些事做到。
“我也很期待,他能把草原建设的更好。”
朱标说完,眼睛里充满了期待的神情:“爹,明年夏天,我想去辽东看一看,去看看楷弟一年来所有的成果。”
朱元璋直接否决的朱标的想法:“你就别去了,朝堂上还有这么多事,够咱爷俩干的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在这里呆着吧。”
咱还没去呢,你就想去?
想屁吃!
如果不是辽东才开始建设半年,朱元璋自己就过去看去了。
明年,朱元璋要去,朱标想去那就得再等一年。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朱标也很无奈,谁让朱元璋是自己的爹呢,他又不像朱楷处处和朱元璋对着干。
算了,让朱元璋先去吧,再晚一年去也无所谓。
朱标心态放的很好,他继续对朱元璋道:“爹,楷弟是个坐不住的性子,他出去的时间也不过是半年多点,想必不会一直待在辽东吧。”
“肯定不会,他去了辽东两个月,只在鞍本呆了有半个月的时间,然后就跑到山林里打猎去了一个半月。”
朱元璋虽然还没有收到关于辽东的最新消息,但朱元璋的想法和朱标一样,认为朱楷不会一直待在辽东,说着说着朱元璋又骂了起来:“那个小兔崽子,收获了那么多虎皮也不知道给咱送一张,白疼那小子了。”
想到自己被朱楷抛弃,朱元璋就很生气,顺便对朱标抱怨道:“你知不知道,昨天你娘收到一张红狐狸皮,说是做成了围脖,就带在她的脖子里,这么热的天,你娘也不怕捂出痱子,哼!”
朱标听到后,更开心了的。
如果朱元璋收获了一张老虎皮,估计他天天都得裹在老虎皮里了吧?
朱标心中这么想,但也提高了一些警惕。
回去就把东宫的虎皮和人参、何首乌、灵芝藏起来,同时提醒东宫的人别往外传,省的朱元璋知道后再嫉妒。
朱元璋没有再提及朱楷的事,而是和朱标提及了封王的事情:“封王的事情,你了解的如何了?定下来了吗?”
“定下来了。”朱标说到这儿,对朱元璋非常佩服的说道:“爹,还得是您,李善长把您的想法了解的非常透彻,完全是按照您的想法办的。”
朱元璋点点头,然后对朱标说道:“是,李善长在揣摩我心思上,还是非常厉害的,如果不是楷儿拿捏住了他,这个人我不仅不会用,而且还会对他处处提防。”
作为君王,朱元璋的言语就是圣旨,很多人希望能够读懂朱元璋言语,借此揣摩朱元璋内心的真实想法,朱元璋是不想被人读懂的,因为他觉得,能读懂自己心思的人,是自己驾驭不住的人,所以,朱元璋把最懂他的臣子李善长,打发到凤阳修皇城去,如果不是朱楷有千米之外取人性命的狙击步枪让李善长感到恐惧,朱元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李善长回到朝堂上的。
现在,朱元璋对李善长没有了提防,也不再忌讳被李善长猜透心中所想,君臣二人在这种毫无猜忌之下,配合起来无比默契,就像回到刚打下濠州时一般,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懂对方的意思。
至于对李善长的提防……朱元璋表示提防李善长是朱楷的事,和自己无关,朱楷这么大人了,还摆平不了一个李善长?
再看看朱标……这小子就差点意思,什么人都能用,什么人也都敢用,可就是缺少一个有能力、能猜透心思的臣子,再看看朱楷,他身边还有个胡惟庸呢。
“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三人可封王,就他们吧。”
朱元璋还是画下了最终的调子,然后对朱标说道:“武将那边,先把徐达安排上,常遇春……他的确可以封王,但也只能有名而不能有权,他家那大小子不行;冯胜……他也比较合适,灭了蒙元的人虽然是楷儿,但冯胜才是北境的元帅,还有保儿,蓝玉……他还是太嫩,先让他跟着楷儿多锻炼锻炼再说吧。”
“嗯,楷弟对他满意了,会和我们说的。”
“让楷儿满意?得看蓝玉弯不弯得下腰。”
朱元璋不需要不听话的武将,他要的是蓝玉对老朱家的完全服从。
……
朱楷从辽东一路向西走,在沿途看到很多正在干活的人,他们牵着马车行走在路上,马车上装得都是条石,等赶往干活的地点后,再把条石卸下来铺路。
这些人冯胜和李文忠抓到的俘虏,让他们干活,是在给他们立功赎罪的机会,等他们通过劳动改造的方式洗刷身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