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抗旨不遵(1 / 2)
地图和沙盘再次被周宁摆了出来。
北狄一方的大军驻扎在了三个重要的通道之上。
在纥骨秋的带领下,北狄将士夜以继日的修筑防御工事,在三条路上都建立起了一个防御堡垒。
防守能力未必有多强,但也总比在平原上干仗要好,有防御工事的辅佐,周宁这边以弱势兵力进攻的话,压力会瞬间提升很多。
双方又不是一个民族,存在着根本利益上的矛盾,所以很多计策也无法使用。
“纥骨秋是一个伟大的聪明人。”
周宁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听说了北狄的应对之后,赶到战场准备亲眼看一看的诸葛亮问道:“主公为何这么说?”
周宁噘着嘴,笑道:“他的生平,他的目标,我们早就已经了解了。
换成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在掌握了这么大的权力后,通常情况下,都会不遗余力、不顾后果的跟我们死磕,哪怕最后不成功也要啃下我们身上的一块肉。
但现在呢?他几乎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也大概明白了我的想法,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依然为北狄,为自己的族群,留下了能够继续喘息的生机!”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周宁的意思是,赞同道:“如今情况摆在眼前,面对他这样的架势,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也算是拿他们无可奈何了。”
北狄最大的缺点,是他们自己身为游牧民族的特性,注定了他们无法建立城邦过上中原地区的生活。
这是资源匮乏的游牧民族无法办到的事情。
哪怕是之前的王城,也仅仅只有一小块地方,外围依然是没有城墙守卫的。
牧场和水源,是北狄这个族群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必须要不断换地方,游牧、游牧,民族的特性就在于此。
不断的游荡、流浪,而后选择牧场,建立新的家园。
等到本地区资源耗尽,牧场重新变得匮乏,又要开始迁徙、换地方。
在自然界,有很多动物的族群,也是这样生存的。
而现在,北狄开始划定活动范围,将所有族人全部汇聚在一片区域之中,长远来看肯定是不行的,但短期内却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并且周宁等人也不可能跟他们一直耗着。
这十万人一直养在草原上,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后勤运输等压力也会很大。
哪怕周宁有系统都不行。
他只能保证士兵们每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战争就是这样。
打不打,怎么打,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对手是否配合。
你带着人来了,对方也有干一架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那就打,结果就看双方如何操作。
但现在的问题是,周宁带着人来干仗了,纥骨秋却高挂‘免战牌’说你还是回去吧。
咋办?
这就跟诸葛亮北伐遇上司马懿是一个道理。
司马懿知道自己打不过,因此避战不出,赌的就是你诸葛亮后勤压力大,有本事你就跟我耗着,看谁耗得过谁呗。
诸葛亮无可奈何,连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这种对他来说略显阴损的招式都用了,可人家司马懿就是不上当。
我还把衣服穿给你看!
再问你一句我穿着好看不?
那咋办嘛?
要么强攻,己方肯定要受限制,很容易吃亏。
要么退兵,而这就是人家的目的,怎么他都不吃亏。
“等这个冬天过了再说吧。”
周宁无奈,下令退军,纥骨秋一直派人将他‘送’回了北雁雄关。
北境的战事就此搁置了下来。
周宁的武朝的声势,一时间高涨到了一个略显夸张的地步,他麾下的部将,霍去病、赵云、黄忠、典韦、高顺等人,也成为了街头巷尾的孩子们竞相模仿的对象。
一些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桥段在武朝十九州各处上演着。
比如:一群小孩子‘舞刀弄枪’的挥舞着竹棍、木棒之类的武器,效仿战争场面,今天你扮霍去病、我扮赵云打他们,明天他们扮霍去病和赵云打我们。
要是有一天,扮演北狄一方的孩子连续两天都在挨打,到了第三天人家不玩儿了,这群孩子能被气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周宁换了便服,带着赵清柠在北州各郡游山玩水,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
这一天。
二人来到一处山庄之中,于半山腰处赏雪,赵清柠犹豫半天。
周宁发现了她的异常,问道:“怎么了?”
赵清柠欲言又止,终究还是开口道:“要不你纳个妾吧?”
“什么?”
周宁愕然。
赵清柠低声说道:“六姐已经怀孕了,孩子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