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召教育系统格局(2 / 3)

加入书签

途并未反感,反而从眼底露出一丝亮色,一闪即逝,不过还是道:“嗯,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余长并未气馁,看了对方的反应,他知道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再经过一两次的拜访,他相信胡术途一定会同意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只要他愿意上来蒙城或者上去昆明,通过商务公关,就一定可以搞定此人,这是余长的判断。

余长道:“胡局,我们公司有交付的能力,也有优良的售后服务效率,在红河的教育系统,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当然,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到我们公司看一看,我们是真心欢迎胡局来指导工作呀。”

胡术途客套了几句,接下来,余长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简单介绍了公司的成功案例以及公司情况,见时间差不多,便准备告辞。

站起身时,余长又道:“胡局,很高兴认识你,认识即朋友,不知有没有荣幸要一个你的联系方式?”

胡术途并未拒绝,将自己的手机号给了余长,并且余长又主动加了对方的微信。

“局长,欢迎你上来蒙城,上来可一定要联系我,让我敬一番地主之谊。”余长主动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

胡术途说道:“嗯,有机会联系。”

从很大的程度上,这句话是一句客套话,但如何将这个客套话,变成真正的诚意和邀请,就需要私底下做些工作了。

出了局长办公室的门,林东方想说什么,但余长制止了,隔墙有耳,不管何时,在客户的地盘都不要轻易去讲一些悄悄话。

从教育局离开,林东方叹了口气,说道:“老大,你太有气场了,简短的交流,就t住了局长,虽然讲的话不多,但句句都很经典,也透露着一个信息,那就是老大你传达给了局长一个概念,那就是你值得交往,和你交往不会掉了他局长的身段,真是太厉害了。”

余长看了林东方一眼,眼中满是喜色,短时间内林东方就能抓住此次拜访的重点,足见他的天赋之高。

“等你拜访次数多了,就有经验了。有了经验,你的讲话方式会渐渐凝练起来,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的气场,也就是所谓的销售之道,慢慢来吧,这个需要时间,不着急。”

林东方点了点头,道:“好的,老大,我一定好好学习。”

“接下里的一段时间,你要在电教主任金勇的身上多下工夫,尤其从情感上多下工夫,抛开工作,从心理层面出发,真正让他认可你,接纳你。”

林东方闻言,眉头稍蹙,似是在思考。

余长继续道:“你很有销售天赋,但现在毕竟刚刚接触教育市场,没有丰富的拜访经验和认知经验。在教育系统你听说过一句话吗,那就是铁打的电教主任,流水的局长。”

“最近一段时间,我特意查了一下相关方面的知识。发现了这个问题,比如蒙城:教育局局长已经换了n个,但电教主任宁远已经身处此职快十年,依然没有更换的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余长掏出一支烟给林东方,见他摇头拒绝,余长便自己点燃,说道:“因为,这个岗位不同于其它部门的科室主任或者科长,这是一个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岗位,需要有理论知识,技术知识,还要懂一定的产品知识,同时,需要随时掌握目前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产品的更新以及方向。”

“正因如此,一般而言,都不会轻易更换电教主任这个职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不懂技术,不懂产品的电教室主任,如何带领部门做好工作。”

听到这里,林东方仿佛醍醐灌顶,瞬间明白了,道:“老大,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了,你让我从各方面都处理好和金主任的关系,而不是仅仅从工作层面,或者项目层面。”

余长淡淡一笑,对林东方的悟性很满意,道:“是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考虑长远的产出,而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目前的项目或者眼前的利益。”

后来,林东方和金勇的关系发展得非常不错,几乎成为了无所不谈的知心朋友,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甚至多年以后,成为了只认林东方的主任级人物。

未来几年的平召项目,只要有机会,金勇都会首先从行动以及心理层面向林东方倾斜,当然,前提条件是局长或者更上层的领导不干预项目。

铁打的电教主任,流水的局长,这句话是对教育系统的总结概括,同样也适用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校长。

从商人的角度,你不可能和每一任局长都搞好关系,为什么呢?

每一任的局长不管从执政思路,个性,脾性,爱好,人际关系等都不同,同时,一般而言,如果下一任局长知道你和上一任局长的关系非常好,那么极大的可能这任局长和你的关系不管如何,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就涉及官场,或者体制里面的一些东西,可以说是站队问题,官场避讳,也可以说是执政思路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上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